第380章 《时代三部曲》(2 / 4)
曹禹连看了三个小时,中间不断地琢磨对比,看完之后也没有立即评价,沉思许久后才说道:
“这副对联真是点睛之笔啊,有苏东坡《赤壁赋》里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味道。”
“这是康熙出的联,纪晓岚做的对,我引用到这里了。”刘一民说道。
曹禹起身看着窗外飘零的落叶说道:“功名利禄,过眼云烟。人光着来,还要光着去。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一个时代、一座酒楼、一个人;时代的缩影是人,人放大了就是时代。人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无奈,人的悲哀,亦是时代的悲哀。”
刘一民静静地看着大发感叹的曹禹,等他回过头时接话道:“人的成就,何尝又不是时代的成就。”
“你说的对,这符合我们的时代造就英雄的英雄史观,成功的人总是忽略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像文艺界,多少人在以前属于是三教九流毫无地位,如今一跃成为文艺工作者,这就是时代给的。”
刘一民和曹禹聊到了文艺界的一些现象上来,如今的文艺界是包罗万象,文学、诗歌和话剧的地位最高,最受人尊崇。
在演艺界,话剧演员的地位也高,组织架构也更现代化。两人聊到演艺界的一些现象,某些领域的人在新时代摇身一变成为文艺大师,但身上的江湖气息仍然没有改变,而这个根深蒂固的门派规矩,也在束缚着发展。
“尤其是相声,江湖气太重。话剧的演员通过演艺能力获得观众的认可,但相声没师承根本就没活路。”曹禹无奈地说道。
曹禹认为,江湖气息太重,太重师承,且师父和弟子之间极不对等的关系,会影响该文艺事业的发展。
“万老师,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话剧本身就承担着宣传新思想,打破封建枷锁的作用,自然身上没封建残留,但其它的就不一样了,百年到几百年的江湖气很难一朝洗刷干净。”
曹禹让刘一民认真地去改写剧本,不必求快,只求精:“这个剧本写出来比《狼烟北平》和《传奇大掌柜》都好,人物形象塑造的实在是太丰满了,角色的可爱和可恨、可怜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我回去就开始写!”刘一民笑着说道。
走出曹禹的办公室,刘一民到《传奇大掌柜》的排练场看了看,苏民和林兆华排练的有声有色。
休息的时候,于是之询问第三部话剧的事情,刘一民拍了拍他的胸口说道:“放心吧,《传奇大掌柜》该排好了吧?”
“这个月底就能演出了。”苏民得意地说道。
因为《横空出世》排练用了人艺不少的好演员,《传奇大掌柜》当时排练冲突,只能错开演员的使用。
在这里刘一民见到了扮演过《三国演义》里陶谦的张瞳、张大千等几个演员。
林兆华也走过来让刘一民放心,并旁敲侧击询问新剧本的情况,小心思一览无余。
从人艺出来后,刘一民将《天下第一楼》交到了《人民文艺》,王濛和崔道逸两人看过后一致认为是好作品。
王濛感叹道:“老壶烧出来的开水,虽然是老味道,但是确实是经典啊!一民,在这上面,你让我看到了《茶馆》的影子!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我这人赶时髦,最近用西方的意识流写了不少作品,得奖的,没得奖的都有。
但你这部作品,比我最近写的都好。看来不管是哪种写作手法,归根到底还是在内容上面。”
“王濛同志,不管什么时候,现实主义都是写作的一条康庄大道!”刘一民笑着说道。
“你说的对,老崔,咱们就把这篇发到84年的第一期吧!”王濛看向旁边的崔道逸。
崔道逸将热茶放到刘一民面前:“王濛同志,我觉得不仅是第一期,还得放到最重要的版面上来!”
“对,放到最重要的版面上。”
“王濛同志,师兄,我准备将《狼烟北平》《传奇大掌柜》《天下第一楼》合称为《时代三部曲》,这三者描述的都是同一时代,同一个京城,一脉相承,都是现实主义文学小说,你们觉得如何?”
崔道逸看了王濛一眼,对刘一民的想法了然于胸,刚才他还奇怪,刚送来过《传奇大掌柜》又把《天下第一楼》送了过来,原来是这么个打算。
“时代三部曲,同一个时代的故事,我觉得完全可以,到时候咱们印刷的时候也可以把一民这个提法加上去。我相信,等到《天下第一楼》发表的那一天,人人都会记住《时代三部曲》的名字。”崔道逸笑着赞扬道。 ↑返回顶部↑
“这副对联真是点睛之笔啊,有苏东坡《赤壁赋》里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味道。”
“这是康熙出的联,纪晓岚做的对,我引用到这里了。”刘一民说道。
曹禹起身看着窗外飘零的落叶说道:“功名利禄,过眼云烟。人光着来,还要光着去。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一个时代、一座酒楼、一个人;时代的缩影是人,人放大了就是时代。人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无奈,人的悲哀,亦是时代的悲哀。”
刘一民静静地看着大发感叹的曹禹,等他回过头时接话道:“人的成就,何尝又不是时代的成就。”
“你说的对,这符合我们的时代造就英雄的英雄史观,成功的人总是忽略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像文艺界,多少人在以前属于是三教九流毫无地位,如今一跃成为文艺工作者,这就是时代给的。”
刘一民和曹禹聊到了文艺界的一些现象上来,如今的文艺界是包罗万象,文学、诗歌和话剧的地位最高,最受人尊崇。
在演艺界,话剧演员的地位也高,组织架构也更现代化。两人聊到演艺界的一些现象,某些领域的人在新时代摇身一变成为文艺大师,但身上的江湖气息仍然没有改变,而这个根深蒂固的门派规矩,也在束缚着发展。
“尤其是相声,江湖气太重。话剧的演员通过演艺能力获得观众的认可,但相声没师承根本就没活路。”曹禹无奈地说道。
曹禹认为,江湖气息太重,太重师承,且师父和弟子之间极不对等的关系,会影响该文艺事业的发展。
“万老师,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话剧本身就承担着宣传新思想,打破封建枷锁的作用,自然身上没封建残留,但其它的就不一样了,百年到几百年的江湖气很难一朝洗刷干净。”
曹禹让刘一民认真地去改写剧本,不必求快,只求精:“这个剧本写出来比《狼烟北平》和《传奇大掌柜》都好,人物形象塑造的实在是太丰满了,角色的可爱和可恨、可怜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我回去就开始写!”刘一民笑着说道。
走出曹禹的办公室,刘一民到《传奇大掌柜》的排练场看了看,苏民和林兆华排练的有声有色。
休息的时候,于是之询问第三部话剧的事情,刘一民拍了拍他的胸口说道:“放心吧,《传奇大掌柜》该排好了吧?”
“这个月底就能演出了。”苏民得意地说道。
因为《横空出世》排练用了人艺不少的好演员,《传奇大掌柜》当时排练冲突,只能错开演员的使用。
在这里刘一民见到了扮演过《三国演义》里陶谦的张瞳、张大千等几个演员。
林兆华也走过来让刘一民放心,并旁敲侧击询问新剧本的情况,小心思一览无余。
从人艺出来后,刘一民将《天下第一楼》交到了《人民文艺》,王濛和崔道逸两人看过后一致认为是好作品。
王濛感叹道:“老壶烧出来的开水,虽然是老味道,但是确实是经典啊!一民,在这上面,你让我看到了《茶馆》的影子!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我这人赶时髦,最近用西方的意识流写了不少作品,得奖的,没得奖的都有。
但你这部作品,比我最近写的都好。看来不管是哪种写作手法,归根到底还是在内容上面。”
“王濛同志,不管什么时候,现实主义都是写作的一条康庄大道!”刘一民笑着说道。
“你说的对,老崔,咱们就把这篇发到84年的第一期吧!”王濛看向旁边的崔道逸。
崔道逸将热茶放到刘一民面前:“王濛同志,我觉得不仅是第一期,还得放到最重要的版面上来!”
“对,放到最重要的版面上。”
“王濛同志,师兄,我准备将《狼烟北平》《传奇大掌柜》《天下第一楼》合称为《时代三部曲》,这三者描述的都是同一时代,同一个京城,一脉相承,都是现实主义文学小说,你们觉得如何?”
崔道逸看了王濛一眼,对刘一民的想法了然于胸,刚才他还奇怪,刚送来过《传奇大掌柜》又把《天下第一楼》送了过来,原来是这么个打算。
“时代三部曲,同一个时代的故事,我觉得完全可以,到时候咱们印刷的时候也可以把一民这个提法加上去。我相信,等到《天下第一楼》发表的那一天,人人都会记住《时代三部曲》的名字。”崔道逸笑着赞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