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大宅门作者来访(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姨将他赎回,本以为是一场亲情,结果转手两百块大洋将他卖到了同仁堂,不得不说母系一方的亲戚是做生意的好手。
  到了同仁堂因为养母姓郭,于是改名郭宝昌。郭宝昌5岁能唱戏,八岁写文章,从小就展露出了自己的艺术细胞。
  他在同仁堂大院里,既是家人又是外人,这样尴尬的地位使得他能够以局外和局内人的身份来看待同仁堂的所有者乐家。
  乐家是一个大家族,大家族就难免有许多的矛盾和荒唐事。郭宝昌十几岁就励志将自己在乐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但明明是亲历者,写起来却无比的坎坷。
  他要写的就是《大宅门》,大宅门里白七爷是他养父的原型,不过现实中他的养父乐镜宇却并不受家族喜爱,而是被排挤出了家族,到了济南干出了一番事业,制作的阿胶全世界闻名。
  《大宅门》里的白七爷调皮捣蛋叛逆,但始终是家族的核心。母亲在时是核心传人,母亲去世是掌门人。
  郭宝昌的《大宅门》手稿四写四毁,第一次写出来被养母郭榕烧毁,因为郭榕觉得里面点出了郭榕的身份是自曝家丑——养母是抱狗丫头出身。
  况且养母郭榕要想在乐家立足,过去的身份必须被人遗忘,她自然不同意郭宝昌这样做。
  第二次是64年写了三分之二被没收烧毁。在此期间郭宝昌为了摆脱自己的资本家出身,对了养母郭榕做了很多错事。最后养母郭榕爱极生恨,临去世也没有原谅郭宝昌。
  第三次在劳改时害怕被发现,自行焚毁。
  第四次则是娶妻不贤,80年正是郭宝昌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拍摄的《神女峰的迷雾》大火,但妻子却选择跟他离婚。
  离婚的老郭啥都不要,就要自己的手稿。哎呦,他妻子也不知道多恨他,他越是在乎什么,越是不给什么,一把火给烧了。
  81年因为科幻片《潜影》被批大家看不懂,事业陷入低谷。事业失意,情场得意,又成功娶了一位老婆。
  并且近两年培养了不少年轻的导演,例如张义谋,郭宝昌去世的时候,张义谋曾讲没有郭宝昌就没有第五代导演。
  如今的郭宝昌神情萎靡是因为鹏城电影公司高薪挖他,他心动了,但是妻子在桂省电影厂工作自然是不愿意,这婚姻也快走到了尽头。
  郭宝昌痛苦地说道:“我好像真的不应该写这部小说,难道老天都在警示我,告诉我不应该写出来吗?”
  刘一民看向郭宝昌,他觉得郭宝昌在对待养母的问题上,确实很过分,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郭榕去世之时是78年刘一民刚来燕京之时,郭宝昌没见到郭榕最后一面。
  李俊在旁边低声安慰,看着有点痛苦的郭宝昌,李俊使了使眼色。
  刘一民说道:“郭导,现在你可以重新写了,能阻挡你的人都不在了,写出来的话一定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家族史。但我建议你在合适的时候动笔,写封建家族的小说也不一定非得像万老师写的《雷雨》一般,要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来写。”
  郭宝昌赶紧说道:“我当年第一次写的时候就是以曹禹先生的《雷雨》为模板,将养父写成了独裁式的封建大家长。一民同志,你对老北平文学的写作很有经验,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
  月亮已经到了院子的上方,卧室的朱霖已经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月光下的富贵儿眯着眼睛,偶尔朝向书房的耳朵会抖动几下。
  “所谓北平文学,主要是展现北平地域风貌,在能体现特点的地方多描写几笔,所谓的京味儿就是人在看书的时候,跟内容产生的文化共鸣,能体验到北平的文化。
  另外要展现时代的复杂性,尽可能的塑造一些典型的时代人物,同仁堂作为著名的药店,跟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交流,皇家、贵族、侵略者等等.”
  郭宝昌又跟刘一民交流了《天下第一楼》的许多问题,并拿他自己的写的跟《天下第一楼》进行对比。
  “《天下第一楼》是一座酒楼来看众生,我写的是以一间药房看众生,既看家族又看外人。”
  “这写出来一定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著作,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定然是精品。郭导,我支持你写出来。”刘一民说道。
  李俊说道:“就是这样,都是看众生。老郭,《传奇大掌柜》和《天下第一楼》我们八一影厂都要拍成电视剧,你就等着看吧,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喜爱。”
  郭宝昌谈的兴起时,又谈论起自己即将破裂的婚姻。
  刘一民没有说很多,只是说道:“人没办法双全的时候,选了这个,自然就要丢了那个,只看你想要什么。”
  别说什么不舍,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舍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