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红透半边天(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65章 红透半边天
  “看来还是我更胜一筹!”
  祁缘默默关掉了刚才应援的手机闪光灯,仿佛刚才那个跟唱吶喊的人不是自己。
  他这个人是不吃主旋律那一套,艺术作品就事论事即可,主题再红屁股再正,质量不行就是不行。
  老实说,在余惟歌名出现的一瞬间,祁缘是有点失望的,他害怕余惟放弃艺术追求,转而开始迎合大眾。
  对於音乐人,这无异於戴上金箍————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自由的、飞扬的,而不是成为代表和喉舌,他不想余惟变成那样。
  但余惟用这首歌征服了他,这不是一首迎合大眾的妥协之作,恰恰是极具个人音乐风格的作品。
  讚美祖国就一定是为了迎合大眾,一定是为了吃那口红流量吗?
  至少余惟这首歌不是,这首歌通篇下来没有吹捧和上升,只有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依恋。
  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又何来迎合一说?
  仔细想想,其实余惟的作品风格多变,很多市面上常见的音乐主题都有所涉猎。
  这首歌,其实只是首以国家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而已,跟其他歌曲没有本质的区別。
  在合適的舞台拿出一首合適的歌,又何来盘外招一说?
  看似余惟这首歌集所有“场外”因素於一身,实则他才是最后一期节目里最纯粹的。
  这首歌以国家为题,却不吃主旋律红利,以摇滚为形,却拓宽摇滚边界,温情贯穿始终,却没打任何感情牌————
  歌曲最出色的地方,正是將摇滚的原始张力、家国意识的严谨性、温情歌曲的感染力,三重基因进行了融合。
  真正的时代经典,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余惟是在另外三个节目里取长补短。
  作为最后的收官曲目,这首《我爱你中国》绝对是够格的,它用最真的声音,唱出了最多人的心跳。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林浦岩和孟寒多少有些心服口服,当然不是在音乐才能上,而是艺术领悟上。
  身为资深音乐人,他们自认为音乐才能不弱於任何人,但余惟这么活络的心思,他们还真比不了。
  说白了,余惟足够全面,而且能把全面的能力展示出来,这是大才。
  不仅仅是歌曲的创作,其实领导团队,发挥成员个人优势,包括统筹全局的能力,余惟都比他们强。
  这小子,或许真的能成为领军人物。
  “这算啥,他在节目录製期间还写了几十章小说,搞了几波大事闹上几次热搜————”
  无论是引起官媒转发的《生僻字》还是费鸿周睦睦的舆论漩涡,其背后都是余惟在推手。
  一想到这林浦岩和孟寒真释然了,这小子天生就是整活的料,他们肯定比不了。
  “这首歌倒是给了我不少新思路。”
  比起今天被余惟比下去,孟寒最难受的其实还是摇滚层面,他自詡摇滚领域的半壁江山,但这种大胆的尝试,他还真没试过。
  保留摇滚的张力,通过旋律的抒情性软化攻击性,这小子真是个天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