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2 / 8)
人群之中,明显夹杂着一些面黄肌瘦、神色略显萎靡的人。
孙传庭心中了然,这便是那些从京畿左近逃难而来的饥民了。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简陋的木牌。
前几日下值时他曾好奇问过,得知那是记工的凭证。
每日凭牌算分,凑够十分,便能换得两升米粮。
最有趣的是,头几日发粮的时候,总有下值的官儿路过。
一群穿着各色补服的文官儿,挤在近前,围成一圈看热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看得那负责发粮的小吏额上直冒冷汗,脸色都僵了。
——毕竟顺天府新上任的推官王肇对,可是将整个顺天府尹的胥吏,干掉了三成。
而且这还是直接送东厂审讯的,刑部的抗议奏疏全都驳回,陛下只统一回复了一句,下不为例。
胥吏啊,何德何能居然能进东厂?
孙传庭心里也不认同这个做法,但目前看起来,确实是有效的。
但……离了京师又怎么办呢?难道真靠东厂专制天下不成?
“起——嘞——!起——嘞——!”
一阵更加响亮的号子声传来,将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只见不远处,一群力工正合力将一块巨大的石碑缓缓立起。
随着石碑稳稳地嵌入基座,围观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惊叹和喝彩。
孙传庭心中一动,也随着人流走了过去。
“天启七年九月,京师新政一期,宣武门路段记功碑。”
一个穿着儒衫的士子,正摇头晃脑地高声朗读着碑文:
“京师宣武门衢,旧道损敝,行者病之。”
“上轸念民艰,肇兴新政,首葺此通衢之路。”
“路本宽十丈,左右一丈沟渠,中央铺石板八丈,全长二百一十六丈。”
“所需之费,悉由公卿士绅感沐圣恩,踊跃义输。”
“今勒石以记,旌众善之举也。”
士子刚刚念完,旁边一外地商贾倒是念起来了:
“这事倒怪了,自古以来,不都是事成之后才立碑记功的么?怎的这路八字刚有一撇,就把碑先给立起来了?”
京师中人,对着朝堂政事向来是门儿清,纷纷嘲笑:“这路碑哪里是为路所勒,分明是为公卿所勒,你这外地人儿,实在是半点不懂,甚为可笑。”
那商贾闹了个脸红,口中念念有词,什么“世风日下”,什么“人心不古”,挤开众人不见踪影了。
碑文再往下,便是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捐款名录。
最顶端的那个名字,竟是用朱砂刻就,旁边还额外雕了“魁首”二字,显得格外醒目。 ↑返回顶部↑
孙传庭心中了然,这便是那些从京畿左近逃难而来的饥民了。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简陋的木牌。
前几日下值时他曾好奇问过,得知那是记工的凭证。
每日凭牌算分,凑够十分,便能换得两升米粮。
最有趣的是,头几日发粮的时候,总有下值的官儿路过。
一群穿着各色补服的文官儿,挤在近前,围成一圈看热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看得那负责发粮的小吏额上直冒冷汗,脸色都僵了。
——毕竟顺天府新上任的推官王肇对,可是将整个顺天府尹的胥吏,干掉了三成。
而且这还是直接送东厂审讯的,刑部的抗议奏疏全都驳回,陛下只统一回复了一句,下不为例。
胥吏啊,何德何能居然能进东厂?
孙传庭心里也不认同这个做法,但目前看起来,确实是有效的。
但……离了京师又怎么办呢?难道真靠东厂专制天下不成?
“起——嘞——!起——嘞——!”
一阵更加响亮的号子声传来,将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只见不远处,一群力工正合力将一块巨大的石碑缓缓立起。
随着石碑稳稳地嵌入基座,围观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惊叹和喝彩。
孙传庭心中一动,也随着人流走了过去。
“天启七年九月,京师新政一期,宣武门路段记功碑。”
一个穿着儒衫的士子,正摇头晃脑地高声朗读着碑文:
“京师宣武门衢,旧道损敝,行者病之。”
“上轸念民艰,肇兴新政,首葺此通衢之路。”
“路本宽十丈,左右一丈沟渠,中央铺石板八丈,全长二百一十六丈。”
“所需之费,悉由公卿士绅感沐圣恩,踊跃义输。”
“今勒石以记,旌众善之举也。”
士子刚刚念完,旁边一外地商贾倒是念起来了:
“这事倒怪了,自古以来,不都是事成之后才立碑记功的么?怎的这路八字刚有一撇,就把碑先给立起来了?”
京师中人,对着朝堂政事向来是门儿清,纷纷嘲笑:“这路碑哪里是为路所勒,分明是为公卿所勒,你这外地人儿,实在是半点不懂,甚为可笑。”
那商贾闹了个脸红,口中念念有词,什么“世风日下”,什么“人心不古”,挤开众人不见踪影了。
碑文再往下,便是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捐款名录。
最顶端的那个名字,竟是用朱砂刻就,旁边还额外雕了“魁首”二字,显得格外醒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