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快到了地方,鲁路修就看到一排排油漆崭新的装甲车停在训练场上,非常整齐,还是按照每一排14辆分好组的。
  隆美尔一边带师长观摩,一边随口介绍:“目前每个装甲团的80辆装甲车,加上4辆指挥车,一共是84辆,分成两个营,每营装备42辆装甲车。每个营再分成3个装甲车连,每连14辆。
  每辆车有3名乘员,包括驾驶员、车长和火力操作员。车长也要操控一挺机枪,火力操作员也操作一挺机枪,并且负责搬运和接驳弹链。
  另外,车体后半部,也能携带6名步兵,这个运载能力比半履带车要弱不少。
  半履带车可以携带一整个原突击营的步兵班,包括8人突击组和6人火力支援组。装甲车就带不了火力支援组了,每个班就只有9人,班长兼任车长,机枪手也留在车上,只有6名突击组员可以下车作战。
  但装甲车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车体是按照正面20毫米、侧方和后方全部10毫米钢板的装甲来设置,相比于半履带车,虽然少运了6个人,但防护极大加强了。”
  目前的半履带车都是不防弹的,全部动力都用在载重和地形通过性上了。这也是时代局限性,只能做到如此了。将来再过几年,有更好动力更足功重比更好地发动机,才能造出兼顾防护和运载量的新式半履带车。
  隆美尔一边介绍,装甲营的士兵们也都示范着开了几圈。
  鲁路修简单评估了一下,这些士兵的驾驶技术都还行,应该是从传统卡车司机转行来的。轮式装甲车可以靠前轮转向,操作上也跟卡车类似,很容易掌握。
  如果是未来开坦克,坦克的履带没法部分转向,那就得跟开挖掘机一样,靠操纵杆让左右履带差速甚至反转才能转向了,那就需要额外的训练磨合,不能急的。
  武器方面,这次的装甲车虽然都叫“一型装甲车”,但实际上还是有细微区分的。每个连的14辆车,有2辆装备了一门跟“二号坦克”一样的57毫米16倍径短管炮,也是克虏伯刚刚研发出来的那种。
  其余12辆,就是标准的每辆车2挺重机枪。
  装了炮的装甲车,要比机枪车减掉1挺重机枪,并且将火力操作员转职为炮手,另外还要再配1名装填手。
  最后因为装了炮的车结构更复杂,更容易出故障,要专门配一名多面手的机械兵,既要负责平时操作车载无线电台,也要学会必要的时候修车。这样全车一共可以运载5名乘员,不再携带步兵。
  用减少4名人员的代价,来换取那门57毫米炮的负重和操作空间。而且那门炮也不是装在车体正前方的,而是装在车顶、往前上方斜斜地伸出炮管,类似于后世那种顶部敞篷的自走炮。
  想象不出其外貌的,可以大致联想一下后世二号坦克地盘改的“胡峰”自走炮,就是没有炮塔,但车体上顶一个敞篷曲射火炮。
  ——
  ps:上午在坐火车,刚倒腾回杭州,杭州东站太挤了,明天恢复两更。
  明天早上第一更就进入正常战争戏了。
  战前需要盘点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今天这六千字写得有点流水账,抱歉,请大家见谅,感谢大家的耐心。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