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海量战争红利(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基辅罗斯大平原的黑土地很肥沃,是经得起短时间内冬小麦加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的。以后时间久了肥力下降劳力不够,可以再酌情调整为两年三季。
  也就是第1年的冬小麦、第2年的夏玉米、第3年的春玉米、再接第3年的冬小麦。这样从第1年冬到第3年冬,2周年里种了1季小麦2季玉米,一共是3季粮食。
  然后农闲时节就让这些俘虏调去大搞煤钢基建和修铁路,总之不能让他们吃白饭。我们还可以考虑甄别一下这些人的合作倾向,对于极端的露沙本民族利益的狂热者,就让他们一辈子当俘虏好好干活干到死,干最危险繁重的活儿。
  对于那些对露沙民族的利益没什么感情的人,比如哥萨克或者其他传统‘拿沙皇的饷、帮沙皇卖命’的人,就可以渐渐改造,以后为帝国吸纳,或是作为未来的缓冲国的国民。”
  “缓冲国?你认为帝国未来在基辅罗斯地区,有必要建立缓冲国?”公爵听到这儿,忍不住精神为之一振,很想知道答案。
  他内心当然也是有一颗直接统治的野心的,虽然不是由他来直接统治,是由帝国来统治。
  但公爵也清楚,最近露沙民间的反抗也在渐渐变强,尤其是基辅战役打完后,部队继续往东往北推进,那种阻力的感受就越明显。
  打到别尔哥罗德的时候,情况还算好,反抗者不多。
  但到了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时,露沙普通民众自发偷偷炸铁路扒火车摸岗哨之类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在拿下沃罗涅日城的那段战斗期间,露沙民间反抗造成的损耗甚至已经超过了露沙正规军。这些事情都是在12月底到1月上旬期间发生的。
  公爵不得不承认,露沙民族的战斗意志和抵抗精神还是很麻烦的,当他们不是为了暴君沙皇而战,而是为了自己战斗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这点不容小觑。
  所以鲁路修也顺势开诚布公地向公爵阐述:“所以,我一开始才建议帝国采用沿着海岸线两翼齐飞的打法进攻,而不是跟兴登伯格元帅期望的那样、在波兰和白罗斯之间包个大饺子。
  一方面,沿着海岸线进攻,我们不用太过依赖铁路后勤,可以夺取制海权后走水运。另一方面,其实是因为露沙帝国的沿海地带,有大量非核心民族聚居的领地。
  波罗的海德玛尼亚人自不必说了,在那些地方,基本上没有人民会抵抗我们。在南边的基辅罗斯这边,基辅罗斯和露沙虽然合邦快两百年了,但往前倒推两百年,他们原先也当过波兰人的自治附庸。
  尤其是基辅罗斯这边的哥萨克人,他们的地位超然,基本上是想拿谁的饷、就给谁卖命。两百年前露沙和波兰最后一次在基辅罗斯地区签订分赃条约的时候,就约定俗成以第聂伯河为界。第聂伯河以西是亲波兰的基辅罗斯人,第聂伯河以东是亲露沙的基辅罗斯人。
  所以我觉得,帝国将来要稳定统治,确保东边不出乱子,最好的办法还是以第聂伯河为界,第聂伯河以西直接统治,并且把第聂伯河以东一些与我德玛尼亚亲善的族裔也都允许他们迁居过来,同时让反对帝国的各族向东疏散。
  当然,顿巴斯的煤矿很重要,帝国可以要求未来放出自治的第聂伯河以东国家把顿巴斯地区矿业开采权租期50年或100年授权给帝国。帝国给他们25%的利税分成就好。
  第聂伯河上的水利工程,也要由帝国建设并经营、收益,他们可以获取免费通航权,甚至将来大型水电站大坝造好后,可以让他们的船免费使用船闸升降。
  最后,为了让这个新的国家对帝国感恩戴德,也为了照顾到他们的民族情感,在第聂伯河以西的土地当中、可以破例把基辅城完整地划给未来成立的新国家(基辅是横跨第聂伯河的,在东西两岸都有市区)。
  这样一来,未来战争结束后,有了这么一个新的国家作为缓冲,帝国在东部吃下的那么多领土才能拿得安稳,不至于一天到晚有人谋反作乱。
  而基于这一远期规划,我认为未来帝国在基辅罗斯地区的工业建设,除了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和大坝之类的项目,必须横跨两岸以外,其余的项目都该在西岸建设。钢铁厂也好,火电厂也好,化工、机械、造船,都要放在西岸,而且这并不会明显增加成本。
  因为大铁矿在西岸,大煤矿在东岸,两边各有一个大矿,放在任何一边都是说得通的。未来的煤钢中心,还是设在克里沃罗格和尼科波尔就行了,最多再捎带着惠及一下下游入海口附近的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
  在地球位面,后来ussr搞基辅罗斯地区的重工业建设时,大多放在了第聂伯河以东,主要是扎波罗热-哈尔科夫之间。
  但鲁路修观察过当地的矿产资源禀赋,知道放在东岸或是西岸都是科学的。
  ussr放在东岸,是为了军事上的考虑,希望核心重工业区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尽量往国家的腹地放。多一道第聂伯河防线,就能让工业区安全点。
  既然如此,现在轮到德玛尼亚人来建设,肯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放在西岸了。
  鲁路修刚才先和公爵说了那么多“未来为了稳定,可能要放出一些傀儡”,也是在为这个河东河西的区位布局抉择解释原因。
  玩过钢铁雄心的都知道,打下新领土后一味地直接统治,对占领省份的“资源/工厂”利用率都是很低的,当地人的抵抗与不合作,会造成巨大的损耗。还不如放出“傀儡国/自治领/殖民地/专员辖区”这些玩意来降低抵抗度,同时还能让周边的省份的抵抗企图找到一个宣泄压力的口子,因势利导。
  ……
  鲁路修阐述了这番大道理,公爵对于未来帝国在基辅罗斯地区的大体统治思路,已经有了概念,也知道该怎么劝导布局了。
  当然这事儿他说了不算,鲁路修说了更不算,还要靠战俘与占领区事务部的巴登部长去运作,去说服联邦议会和皇帝。他们能做的,只是先按照这个初步规划去重建当地工业和军事产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