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波茨坦镀金学院(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然古德里安在这方面是专业的,他又刚好在研究,就让他研究好了。只当是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鲁路修只要偶尔给对方提供点大而化之的思路就行。
  而且鲁路修跟普通校级军官不同,他根本不缺一个战术创新的论文课题来确保晋升。他来波茨坦军校就是镀金走流程的,只要最终成果勉强说得过去,总参谋部都会让他升少将。
  但这么一个顺水人情放出去,对于才区区上尉的古德里安,却足以令他感恩戴德,强化了其鲁路修狂热死忠粉的程度。
  古德里安感激涕零道:“既然这样……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您放心,到时候我一定让您署名在前。而且,总参谋部未免有些小看人了,您这样的天才,战略学怎么可能差得了,您只是缺乏一个系统性学习研究的机会。”
  鲁路修笑笑,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
  他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当然是不差的,只不过,此前他只在巴里亚系的核心将帅面前表现过自己的真正战略眼光。不论是鲁普雷希特公爵还是利奥波德老元帅,都对他的眼光深为叹服。
  但鲁路修此前面圣的机会有限,加上他在威廉皇帝面前奏对时、战略大局层面一直收着,有些不合适的话不跟皇帝说,这才使得皇帝对他的大局观评价、远不如鲁普雷希特公爵对他的评价。
  而总参谋长法金汉上将和其他总参谋部高层,就更不了解鲁路修的大局眼光了,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
  这次来进修,鲁路修一路上已经大致想过了,可以找一个相对惊世骇俗、但又不得罪太多目前当权派、同时还能找到前人理论依据的战略学课题,既要光大他自己所代表的路线派系,最好还顺带打击一下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那一派的观点。
  但具体怎么选,怎么操作,还得慢慢探讨酝酿,反正有三个月时间呢。
  这些事情,就没必要跟古德里安这种地位低的局外人多说了。
  ……
  办完入学手续后,当天鲁路修并没有急于立刻开展学术研究,而是好好休息了一下,又了一两天工夫社交,跟其他同期的研修生混个人脉脸熟。
  不过一圈逛下来,他发现所有参加学习的学员里,自己居然是军衔最高的!所以根本没有任何人值得他去用心巴结,他只要正常社交就行了,反而别的学员需要来巴结他。
  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正常,毕竟波茨坦军事学院的高级军官研修班,跟《亮剑》里李云龙读的那些镀金班还是不太一样的,这里的高级研修班一般是给校级军官来进修,为将来万一有机会当将军铺垫一些素养,把基础打扎实。
  类似于地球位面扶桑人也有士官学校和陆大两级教育体系,一般人上军校只能先上士官学校,要毕业并服役晋升后,才有可能再去陆大深造,再读完后才有可能升将军(这么说其实有点倒反天罡了,扶桑人的士官-陆大两级教育体系,其实是抄的普罗森人的军校体系,普罗森这边的才是祖宗)
  所以鲁路修发现,所有同期进修学员,只有他一个人是准将,而其他人都是少校到上校不等,连上校都很少。而大多数人的学制也不是三个月的短期班,还要稍微长一点。
  如果是和平年代,这种进修有可能长达两三年,但战时往往会压缩,最多一年。
  还得是那些负伤在身、因为需要养伤才回后方长期驻留的军官才会给一年。如果没有负伤的,一般也就进修六到九个月。
  其他学员的年纪,也都在30岁以上,就鲁路修一个25岁以上的。而如果是超过35岁还没混到校级军官的,一般也很少再让过来进修了。
  因为可以预见:一个35岁都没到少校的家伙,这辈子在退休前上到将军的希望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鲁路修一番混脸熟后,也难得在同期生里看到几个熟面孔,都是80后85前的老人。
  包括现年35岁的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炮兵少校;
  同样35岁的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骑兵少校;
  32岁的瓦尔特.冯.赖歇瑙骑兵少校。
  最让他诧异的是,还有一位已经40岁的中校、还是从第6集团军调回来搞短期学术研究的,名叫奥斯瓦尔德.卢茨,而鲁路修居然事先不知道——鲁路修自己就是第6集团军的参谋长,按说鲁普雷希特公爵调人来参加研修的话,肯定会和鲁路修知会一声,但这次公爵竟然什么都没说,鲁路修到了波茨坦之后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出自同一派系的军官。
  也不知道公爵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还是有什么别的考虑。
  至于其余的学员,鲁路修就完全不认识了,应该是都是史不留名的普通人。
  鲁路修知道这几个人未来有前途,自然要重点跟他们折节下交。
  几人也都受宠若惊,很快就跟鲁路修长官说明了各自的情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