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嘶风直入塞(下)(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柔玄城下大战之后的第四天清晨,义军如约出发。
  乐举、慕容武、徐颖、贺赖悦和丘洛跋各引一部。新加入的柔玄兵则被编到乐起麾下,合计约一万余骑,另外还有带上了所有的降兵和俘虏。
  为了兼顾行军速度和俘虏队伍的稳定,怀荒义军以徐颖领两千骑为前锋,一人双马並且只带三日份的食物,还带上了叱列部的杂胡骑兵俘虏。
  不过没给这些人武器。其余骑兵则押送徒步的俘虏缓缓跟上。
  义军南下的第一个目標就是恆州旋鸿县。
  旋鸿县直线距离柔玄城差不多有一百三十多里(约七十五公里),途中並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道路平坦又宽阔,而且还没有任何敌军阻拦。
  故而徐颖行军速度相当快,仅用了一个白天便越过长城抵达毫无防备的旋鸿城下,然后趁著城门尚未落锁轻鬆攻入城中。
  而后面的乐举诸人也採取了强行军的方式赶路,归家心切的恆州兵充分发挥了灵长类动物的耐力优势,虽然速度比骑马稍慢,但比起马匹反而更能忍受长途跋涉的艰苦。
  於是怀荒义军的主力也於第二日也到达旋鸿,接著就是徐颖部简单交接城防后再度出发,继续以一日百里的急速向平城进发,试图以最小的伤亡復刻旋鸿城之事。
  起初事情也非常顺利,徐颖的骑兵沿著白登道南下,沿途道路比之前更加宽阔平整,而且四周水源充足饮马非常方便。
  越过几乎没有设防的畿上塞围后,先是如神兵天降一般再度无血攻下永固县城,然后丟下永固陵的守陵兵不管,马不停蹄直薄平城下。
  “什么?显秀入城中伏,死生不知?!”
  乐举將旋鸿县的府库搜刮一空后便遣散了原籍旋鸿的州郡兵,然后也紧跟徐颖的步伐南下。
  结果才到方山永固陵便收到了前方哨骑回报的噩耗,而此地距离平城已经仅有三十余里。
  原来徐颖所部是沿著如浑水南下,从平城东北角的水门攻入外郭城,然后便遭到城中居民和守军的伏击,只好从东门窜出逃至白登山之上。
  而徐颖本人在出城时背中流矢,坠马受伤被侍从救走,截至探子回报之时还在昏迷之中。
  -----------------
  比起镇定得多的乐举,文艺青年乐起就有点茫然外加无奈了——歷史的浩荡大潮真没法抵抗吗?
  若是前些日子他在城中,一定会想法宰了高欢,毕竟这可是日后的头等竞爭对手。
  现在前锋又在平城中伏,之后再想打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百多年前道武帝拓跋珪从盛乐迁都平城,开启了北魏的平城时代。
  自此开始离散部落、分土定居,光迁入平城的拓跋鲜卑就有近十五万户。
  不仅如此,北魏前期战爭频繁,几乎每一次战爭结束后,都要向国都的官员、將士“赐生口”,也就是將新征服地区的百姓和掳掠的人口作为奴婢赏赐下去。
  史书中光有明確数字记载的迁徙人数就高达一百六十万之巨。在孝文帝迁都之前,整个平城盆地至少有三百万人口。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
  三十年前孝文帝迁都洛阳,荒废於榛莽之中的洛阳城及其附近在极短的时间就聚集了四十万户居民,其中绝大多数就是来自平城。
  所以说在司马仲明率领三万大军北伐柔玄失败之后,按人口基数来看,旧都平城几乎成了一座巨大的空城。
  而且怀荒义军来的如此之快,从司马仲明兵败起算,到今天不过六七天。然而就在这种飞龙骑脸的情况下,徐颖居然大败而走、本人死生不知?!
  乐起本想请个假,顺路在方山上的永固陵祭拜一下太和改制的实际主持者、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冯太后。
  前世时他就相当敬佩这位女杰,如今噩耗突然传来,乐起只好收起了一点点仿古探幽的文青想法,跟著兄长继续引兵往平城而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