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风雨欲来(2 / 3)
虽是一心为国,却是个直性子,屡次出言都將其他部的事务揽到自己身上,这让其他各部尚书的脸往哪放。
今日之事颇为重要,胡濙不得不出面,拦下于谦带头请孙太后废帝另立新君的事。
否则,其他大员若只是心有不满也就罢了,只怕之前就对他怀恨在心之人,日后胡乱弹劾攀咬,动摇国本。
面对胡濙的劝诫,于谦显然没听进去,他面色肃穆,语气却格外温和:“老尚书,为人臣者,岂可为这名声二字而止步不前。”
于谦之一开口,就惹得其他一眾爱惜羽毛的清流文官心中不悦。
他继续说道:“如今大事,莫过於定下这社稷之主,我既蒙郕王信任,命我为兵部尚书,自然要敢於任事。”
“我意已决,待会上朝时,我便请太后下懿旨,废先皇帝位,立郕王为新君!”
“老尚书之意,晚辈敬受了,不可因此事污了老尚书一世英名。”
言下之意,就是胡濙已经是致仕之年,没必要为了此事污了养护一辈子的羽毛。
胡濙无奈摇了摇头。
他这是不爱惜名声吗?他这分明是怕于谦如此独断专行,不顾其他同僚的做事风格为日后埋下祸端。
哪有內阁与六部之事都让你一个人包办的道理?
你于谦也在朝为官二三十年,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会不懂吗?
想到此处,他只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其他內阁与六部大臣。
感受到胡濙的目光,眾人面色平静摇了摇头,並未言语,昨日眾人已在金濂的府邸商议此次之事大家一起在朝会上提出,只是这于谦愿意带头提出,知其脾气的他们也不好发言阻拦。
內阁大臣与六部尚书诸位大佬一个圈子聊天,其他官员也不敢凑过来。
时任兵部侍郎的王文,看著提携自己的胡濙被于谦说得有所失仪,心生疑惑。
于谦这是要干什么?
今日入宫时值守的大汉將军与锦衣卫都换成了新面孔,又联想到昨夜金濂召集朝中诸位大佬府上议事。
难道——他们已经与当今监国那位达成了共识,今日诸臣就要向垂帘听政的孙太后逼宫,要废朱祁镇的帝位,立朱祁鈺为新君,行权臣之举?
诸位大佬口风真紧啊!一点风声都没漏出来。
王文不可思议地在胡濙与于谦身上来回打量,似乎要在二人脸上找到答案。
看著二人古井无波的脸色,心中隱隱有了答案。
若真的是他猜想的那样……
王文冷不禁打了个激灵,此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怕死后免不得被满门抄斩,自己也要被开馆鞭尸吧!
但这也是个博取从龙之功的机会,自己虽已官居三品,但更进一步甚至是入阁参与批红票擬也未尝不可。
王文看著眼前的胡濙和于谦二人的身影,心中嘆了口气,二人自幼都是进士出身,博览群书,又在朝堂为官多年,见闻广著,见二人述说一番后便无动於衷,显然是下定决心,要有所作为了。
害,这两位!
古稀天命之年安安心心做个裱糊匠等致仕不好吗?
胡濙虽然不是他的老师,却提携过他。 ↑返回顶部↑
今日之事颇为重要,胡濙不得不出面,拦下于谦带头请孙太后废帝另立新君的事。
否则,其他大员若只是心有不满也就罢了,只怕之前就对他怀恨在心之人,日后胡乱弹劾攀咬,动摇国本。
面对胡濙的劝诫,于谦显然没听进去,他面色肃穆,语气却格外温和:“老尚书,为人臣者,岂可为这名声二字而止步不前。”
于谦之一开口,就惹得其他一眾爱惜羽毛的清流文官心中不悦。
他继续说道:“如今大事,莫过於定下这社稷之主,我既蒙郕王信任,命我为兵部尚书,自然要敢於任事。”
“我意已决,待会上朝时,我便请太后下懿旨,废先皇帝位,立郕王为新君!”
“老尚书之意,晚辈敬受了,不可因此事污了老尚书一世英名。”
言下之意,就是胡濙已经是致仕之年,没必要为了此事污了养护一辈子的羽毛。
胡濙无奈摇了摇头。
他这是不爱惜名声吗?他这分明是怕于谦如此独断专行,不顾其他同僚的做事风格为日后埋下祸端。
哪有內阁与六部之事都让你一个人包办的道理?
你于谦也在朝为官二三十年,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会不懂吗?
想到此处,他只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其他內阁与六部大臣。
感受到胡濙的目光,眾人面色平静摇了摇头,並未言语,昨日眾人已在金濂的府邸商议此次之事大家一起在朝会上提出,只是这于谦愿意带头提出,知其脾气的他们也不好发言阻拦。
內阁大臣与六部尚书诸位大佬一个圈子聊天,其他官员也不敢凑过来。
时任兵部侍郎的王文,看著提携自己的胡濙被于谦说得有所失仪,心生疑惑。
于谦这是要干什么?
今日入宫时值守的大汉將军与锦衣卫都换成了新面孔,又联想到昨夜金濂召集朝中诸位大佬府上议事。
难道——他们已经与当今监国那位达成了共识,今日诸臣就要向垂帘听政的孙太后逼宫,要废朱祁镇的帝位,立朱祁鈺为新君,行权臣之举?
诸位大佬口风真紧啊!一点风声都没漏出来。
王文不可思议地在胡濙与于谦身上来回打量,似乎要在二人脸上找到答案。
看著二人古井无波的脸色,心中隱隱有了答案。
若真的是他猜想的那样……
王文冷不禁打了个激灵,此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怕死后免不得被满门抄斩,自己也要被开馆鞭尸吧!
但这也是个博取从龙之功的机会,自己虽已官居三品,但更进一步甚至是入阁参与批红票擬也未尝不可。
王文看著眼前的胡濙和于谦二人的身影,心中嘆了口气,二人自幼都是进士出身,博览群书,又在朝堂为官多年,见闻广著,见二人述说一番后便无动於衷,显然是下定决心,要有所作为了。
害,这两位!
古稀天命之年安安心心做个裱糊匠等致仕不好吗?
胡濙虽然不是他的老师,却提携过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