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民心向背之论(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祁鈺看著台下军士间之前那种低沉的氛围已经完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那种朝气蓬勃的感觉,於是接著于谦的话,向他提出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原因是何。
  于谦未经思索便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陛下,臣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军士打仗杀敌为的不就是封侯拜將,封妻荫子吗?”
  “將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再辅以重赏,则战无不胜而攻无不克。”
  朱祁鈺摇了摇头,说道:“於尚书此言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太祖本为淮右布衣,起兵於微末之间,能够在短短十六载的时间就立下我大明之基业,靠的只是財物和爵位吗?”
  “朕看来並不是如此,太祖皇帝能够扫平陈友谅、张士诚,推翻元朝,靠的是为国为民之心,打的是正义之仗,北伐军所过之处,百姓无不簞食壶浆喜迎王师,將士心知自己打仗杀敌是为了保境安民,为了后世子孙不受战乱之苦,即便没有重赏,將士们也会怀著必死之心奔赴战场。”
  “正如唐太宗所言,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向背才是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
  朱祁鈺无法將那支钢铁之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靠的是信仰,讲解给于谦,於是將信仰二字的含义揉进朱元璋创业时的事跡来给他说明信仰才是打造一支钢铁之师所必须的东西。
  朱元璋能够十几年就击败元朝,夺得天下,靠的確实是“驱逐胡虏,恢復中华”的口號,获得了大量的民心。
  于谦听完朱祁鈺一番言论后仔细思考起来,这治国理政之事確实要以民为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可这行军打仗之事哪有靠著百姓才能打贏的说法?
  不过于谦看著台下的军士所爆发的士气,確实不是单单以黄白之物就能激发出来的。
  或许朱祁鈺说的是正確的,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他们的家人以及子孙后代,他们都有不得不留下来跟瓦剌战斗的理由。
  此前于谦整顿军营裁撤老弱时,就曾对留下来的人有言,不愿继续为军户的,可以拿著兵部发放的文书去顺天府衙改换民籍。
  但走的只有寥寥数百人,俱是军中偷奸耍滑之辈,这些人与其留著战时惑乱军心,不如趁早踢出去,战时虽然有督战队专门抓这些人来砍,但终究砍自己人会使士气低落。
  于谦一时有些哽咽,不知是风寒没痊癒,还是自己有感而发。
  他虽然不解朱祁鈺所说的民心向背,才是行军打仗的取胜关键是何意,但他知道绝大部分的大明百姓为了土地和家人,可以做到身死而不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