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合乎礼法(1 / 2)
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九月初六)。
钦天监上疏曰:“太白、填星、荧惑聚於翼宿”,大统歷(民间称黄历即“皇历”)註:今日宜祭祀、祈福、开光、即位。
……
天还未亮,朱祁鈺洗漱完毕后,在以成敬为首的內侍帮助下,穿戴整齐后,朝著紫荆城而去。
今日是他登基为帝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同时也是宣读即位詔书、颁布新年號的日子。
在龙輦脸上翻阅著礼部所安排的流程奏疏,犯起了愁,“这胡灐怎么搞得如此复杂,朕不是说过一切从简了吗?”
按照朱祁鈺的规划,瓦剌即將南下,大战一触即发,值此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登基大典不宜大肆操办,可礼部尚书胡灐所擬的流程在朱祁鈺看来就有些铺张浪费了。
什么於奉天殿前赐宴百官,赏赐宗室、重臣金银、绸缎等物。
还有即位詔书宣读后,由驛站快马加鞭传往全国各布政司、府、县,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等等。
在朱祁鈺看来这些流程根本就毫无用处,不过是拉拢人心的手段罢了,各地的宗室藩王那个不是富得流油,会缺这点赏赐吗?
至於大赦天下和减免赋税,再怎么赦免,再怎么减税,平民百姓也得不到多大实惠,多年为官的他自然知道底层官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事之法,该贪赃的接著贪赃,该枉法的接著枉法。
成敬在龙輦前回道:“稟陛下,胡尚书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此举自然有其用意。”
成敬未敢明说,其实真实的登基大典流程比胡灐这次安排的还要复杂数倍。
朱祁鈺点了点头,想到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自己也算入乡隨俗了,再怎么从简,宣读即位詔书、颁布年號、祭祀天地宗庙这些按照礼法的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胡灐歷仕五朝,建文年间进士及第后任兵科给事中做起,之后歷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总共做了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
正如成敬所言,胡灐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因为他带领礼部的官员给朱祁鈺擬定的年號为“景泰”。
可能是因为原身在原歷史上就是使用的这个年號,且结局悲惨。
朱祁鈺一开始並不想用这个年號,但胡灐给他解释景泰的寓意为“景象繁荣、国泰民安”。
再加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继承自原身,斟酌后决定还是用这个寓意不错的年號吧,也顺便將景泰帝这个不得人心庶皇帝的名號提高到中兴之主的地位。
胡灐的这些流程,无非就是为了一件事——礼法,说明朱祁鈺登基乃是合乎礼法大义的,不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朱祁鈺仔细梳理了脑海里有关景泰一朝参与发动夺门之变的有关臣子。
勛贵武官中排第一的自然是那日在通惠河上被石亨怒懟的张軏,作为英国公张辅的三弟,以六十四岁的高龄,参与夺门之变,而英国公府,就是北京城中最大的勛贵集团了。
张軏的背后还有当时任中军都督府府右都督的二哥张輗,其虽未直接参与夺门之变,不过以二人给朱祁鈺的印象与京城中的风评来说,都是一丘之貉,可能是抱著不將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张輗才未参与。
第二的便是在北京城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石亨,当时已经被景泰帝封为了武清侯、担任京营总兵官一职,还获封了太子太师(正一品)、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等荣誉官职,乃是新进勛贵和当朝武官中的第一人。
至於文官的领头则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即是现在被朱祁鈺贬去琼州府的徐珵,算著日子应该还未走到,这辈子估计都回不来了。
其他参与之人还有太常寺少卿徐彬,左都御史杨善,都指挥僉事张巩等人。
这些文臣武將除了石亨之外,朱祁鈺目前只见过徐彬和张軏二人,其他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入朝为官。
借著此次大朝会,朱祁鈺也想將这些人见一见这一批人,起初是想將他们和徐珵一般全部贬离京城的,不过隨著自己对封建时代所讲究的那套礼法研究了一番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把包括夺门之变的主角朱祁镇在內的这些参与发动夺门之变的人全杀了,就能避免夺门之变的发生了吗?
不可能,没了石亨也会冒出石享,没了徐有贞还会有徐无贞或者许有贞,他们无外乎维护的是礼法大义。 ↑返回顶部↑
钦天监上疏曰:“太白、填星、荧惑聚於翼宿”,大统歷(民间称黄历即“皇历”)註:今日宜祭祀、祈福、开光、即位。
……
天还未亮,朱祁鈺洗漱完毕后,在以成敬为首的內侍帮助下,穿戴整齐后,朝著紫荆城而去。
今日是他登基为帝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同时也是宣读即位詔书、颁布新年號的日子。
在龙輦脸上翻阅著礼部所安排的流程奏疏,犯起了愁,“这胡灐怎么搞得如此复杂,朕不是说过一切从简了吗?”
按照朱祁鈺的规划,瓦剌即將南下,大战一触即发,值此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登基大典不宜大肆操办,可礼部尚书胡灐所擬的流程在朱祁鈺看来就有些铺张浪费了。
什么於奉天殿前赐宴百官,赏赐宗室、重臣金银、绸缎等物。
还有即位詔书宣读后,由驛站快马加鞭传往全国各布政司、府、县,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等等。
在朱祁鈺看来这些流程根本就毫无用处,不过是拉拢人心的手段罢了,各地的宗室藩王那个不是富得流油,会缺这点赏赐吗?
至於大赦天下和减免赋税,再怎么赦免,再怎么减税,平民百姓也得不到多大实惠,多年为官的他自然知道底层官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事之法,该贪赃的接著贪赃,该枉法的接著枉法。
成敬在龙輦前回道:“稟陛下,胡尚书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此举自然有其用意。”
成敬未敢明说,其实真实的登基大典流程比胡灐这次安排的还要复杂数倍。
朱祁鈺点了点头,想到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自己也算入乡隨俗了,再怎么从简,宣读即位詔书、颁布年號、祭祀天地宗庙这些按照礼法的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胡灐歷仕五朝,建文年间进士及第后任兵科给事中做起,之后歷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总共做了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
正如成敬所言,胡灐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因为他带领礼部的官员给朱祁鈺擬定的年號为“景泰”。
可能是因为原身在原歷史上就是使用的这个年號,且结局悲惨。
朱祁鈺一开始並不想用这个年號,但胡灐给他解释景泰的寓意为“景象繁荣、国泰民安”。
再加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继承自原身,斟酌后决定还是用这个寓意不错的年號吧,也顺便將景泰帝这个不得人心庶皇帝的名號提高到中兴之主的地位。
胡灐的这些流程,无非就是为了一件事——礼法,说明朱祁鈺登基乃是合乎礼法大义的,不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朱祁鈺仔细梳理了脑海里有关景泰一朝参与发动夺门之变的有关臣子。
勛贵武官中排第一的自然是那日在通惠河上被石亨怒懟的张軏,作为英国公张辅的三弟,以六十四岁的高龄,参与夺门之变,而英国公府,就是北京城中最大的勛贵集团了。
张軏的背后还有当时任中军都督府府右都督的二哥张輗,其虽未直接参与夺门之变,不过以二人给朱祁鈺的印象与京城中的风评来说,都是一丘之貉,可能是抱著不將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张輗才未参与。
第二的便是在北京城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石亨,当时已经被景泰帝封为了武清侯、担任京营总兵官一职,还获封了太子太师(正一品)、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等荣誉官职,乃是新进勛贵和当朝武官中的第一人。
至於文官的领头则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即是现在被朱祁鈺贬去琼州府的徐珵,算著日子应该还未走到,这辈子估计都回不来了。
其他参与之人还有太常寺少卿徐彬,左都御史杨善,都指挥僉事张巩等人。
这些文臣武將除了石亨之外,朱祁鈺目前只见过徐彬和张軏二人,其他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入朝为官。
借著此次大朝会,朱祁鈺也想將这些人见一见这一批人,起初是想將他们和徐珵一般全部贬离京城的,不过隨著自己对封建时代所讲究的那套礼法研究了一番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把包括夺门之变的主角朱祁镇在內的这些参与发动夺门之变的人全杀了,就能避免夺门之变的发生了吗?
不可能,没了石亨也会冒出石享,没了徐有贞还会有徐无贞或者许有贞,他们无外乎维护的是礼法大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