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景泰朝的大礼议,落(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陈循可不这样想,他才六十有四,尚可活个十多年,前任首辅曹鼐在土木堡殉国后,他好不容易进位,自然想重现三杨辅政时的荣光了,新君太强,他还怎么发挥,巴不得皇帝垂拱而治。
  简直是离天之大谱。
  他不知道陈循想做到什么地步,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
  若是真像这般,內阁联合六部架空皇权,但凡君主不是三岁幼童,都会仪仗司礼监疯狂反噬,上皇与王振不就是前车之鑑乎?
  此时的大明,再也经受不住第二场土木堡了。
  可惜,王文心知自己说服不了陈循,胡灐与王直的暗示都已经如此之明显了,他却还是之前那般姿態。
  不禁在心里暗骂,大家读的都是圣贤书,你陈循的学问全都做到哪里去了?
  就在大家为了如何拿出一个让朱祁鈺满意的决策而嘆气连连时,一向极少发言的陈鎰开口了。
  “诸位,陛下之立,非私天下也,实以社稷为重。圣母诞育圣躬,夙夜教诲,使陛下仁孝闻於天下。今若不隆其號,是使陛下有以庶夺嫡之嫌,而启天下议礼之端。”
  “至於慈寿皇太后,母仪天下,德冠六宫,自当崇奉如旧。此举非欲贬嫡而尊庶,实欲使两宫並尊,各安其分,以彰陛下孝悌之德。昔宋英宗朝,曹太后与高太后並尊,亦无嫌隙,可为明证。”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诸臣细细品著陈鎰的提议,俱都连连点头,表示陈御史这话乃老成谋国之言。
  这话若是其他人来说,他们可能还会辩驳一番,无非就是换汤不换药罢了,也是两边都討好的骑墙派。
  但这陈鎰可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按律其可无需確凿证据,即可风闻奏事,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不入流的小吏都可以弹劾。
  陈鎰做为风宪大臣弹劾在座的各位更是不在话下,而且督察院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这种风闻奏事的言官不仅武官勛贵怕,同为文官的他们更怕,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考核京官)和每三年一次的大计(考核外官),均由督察院和吏部共同组成,左都御史拥有对官员黜陟的实际建议权。
  若是让他一时不愉快,他能让你一辈子不愉快。
  “赞同!”陈循率先开始表决,分析一番当下的境况后,他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可是这徽號如何定呢?”王文有些反感陈循做法,我等为了这事费了半天口舌,您老倒是先赞同上了。
  您赞同了,陛下可还没赞同呢,不加个徽號还是低孙太后一等,毫无意义可言。
  这……
  诸位大臣又开始犯难了起来,加吧礼法就乱了,不加吧,陛下又不满意。
  王文和胡灐师徒二人互视一眼后,目光齐齐看向了于谦。
  于谦心里也明白之前朱祁鈺给他做的那些工作,就是为了告知他,自己继位可以,但北边那位他是必定容不下的。
  王文和胡灐负责拱火,于谦负责收尾正好不过,有功大家一起分,至於这过么,只要北边那位回不来,那有什么过。
  “於圣母吴氏徽號上加『圣慈康靖』,称『康靖皇太后』,与慈寿皇太后並尊,待將来,再行累加,既合礼制,又显圣恩,如此,则陛下孝名播於四海,而祖宗之制亦无乖违。”
  眾人闻声看去,说话之人正是于谦,又是一番深明远见、老成谋国之词夸讚。
  于谦並未有所回应,只是脸色潮红,他只希望自己这次做的选择是正確的。
  朱祁鈺带著成敬在外边转了几圈后,盘算著诸位应该做出最正確的选择了,於是回到了文华殿。
  见王文频频点头,就知大事已定。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