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也先的阳谋(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登早就猜到了旨意的內容,倒是对刘安目瞪口呆的样子並未有所惊讶,倒是霍瑄好奇地接过刘安递过来的詔书。
  仔细看了一番,不知不觉地將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读了出来:“时我大明正值国朝不稳之时,大元田盛大可汗也先亦有议和之意,也先所求,当无所不应,详细条目,朕已详细核酌……”
  霍瑄顿感头晕目眩,被眼疾手快的郭登扶住后,才站稳下来,现在大明准备与瓦剌决战的旨意已经传遍九边。
  而太上皇朱祁镇却说,大明国朝不稳要和瓦剌议和,说也先所求,当无所不应,最离谱的是称也先为,大元田盛大可汗。
  什么大元田盛大可汗?
  这不是说也先这个原来对大明俯首称臣的贼人,现在和大明同起同坐了吗?
  这和南宋向辽金俯首称臣有何区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大明建国一百多年以来,何时受过这般屈辱?
  若不是郭登言辞確確这就是朱祁镇亲手所给,霍瑄都要怀疑这是不是瓦剌人借朱祁镇的名义所写的了。
  霍瑄冷静下来后,和刘安、郭登一起仔细分析了一番瓦剌让朱祁镇写这两份詔书的意图,郭登虽然没有明確说这是瓦剌所写,但大家心知明了,这只能是也一定是瓦剌人写的,“不可能是朱祁镇的本意”。
  也先所图已经很明显地写在两份詔书中了,他要大同、宣府这两个京畿的门户重镇。
  这两个重镇要是丟了,大明就真的要考虑迁都了,北京城隨时处於瓦剌的铁蹄之下,对他们这些边镇官员来说就是失土之责!
  这两份詔书哪里是封爵詔书,分明是阎王的勾魂度牒。
  刘安战战兢兢地拿著自己的封爵詔书,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反覆观看后,深吸了一口气掏出了自己的总兵腰牌递给郭登:
  “元登,你是武定侯的孙子,大同府的防务交给你,我很放心,虎符就在我房中,你可以拿著我的腰牌去取。”
  刘安深吸一口气之后,接著说道:“这两封奏疏干係重大,我要亲自送到京城去。”
  “刘总兵可知战时主官临阵脱逃是何罪?”郭登和霍瑄都知道刘安胆小的秉性,不知这次为何敢冒著被杀头的风险带著这两份詔书回京。
  “再说一份上皇奏疏,何须总兵亲自送上京城。”郭登接过腰牌后,在刘安耳边轻声说道:“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不如將其付之一炬。”
  “不可,此事太上皇知晓,瓦剌那边估计也会藉此大做文章。”刘安摇了摇头,打定主意后坚定地说道:“此事必须有人负责,论领兵打仗,我比不上元登你和杨王,由我来负责是最好的。”
  刘安说完,郭登和霍瑄皆是安静下来,这事若是日后被人捅出,无论是新皇还是太上皇,追究起来,大同和宣府的人都跑不掉。
  首当其衝的就是他们三人和宣府总兵杨洪。
  这封詔书必须由一个有分量的人亲自送过去请罪,而最好的人选就是刘安这个总兵官,此时宣府和大同必须由郭登杨洪这样的將才坐镇。
  不得不说,也先使得一招好阳谋,两封詔书就將大同和宣府两镇的总兵置於死地。
  刘安也是抱著以自己一命抵郭登、杨洪二人性命的心態去京城了,身为主將战时擅离职守,本来就是死罪。
  再加上这两份詔书一旦入京,必定会招来新君的雷霆之怒和大臣的弹劾,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刘安想清楚了这点后,隨即准备启程。
  “害。”三人一齐重重嘆了口气,刘安此次前去定是凶多吉少,互相道別保重后,刘安趁著夜色,带著几名亲卫悄悄从远离瓦剌大营的那个门出城,朝著北京城疾驰而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