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敢闯之人的另一片热土(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56章 敢闯之人的另一片热土
  第二天,《消息报》头版头条的报道一经出炉,立刻在莫斯科引起了轩然大波。
  尽管里莫诺夫已经按照主编的要求,刻意淡化了政治对比的色彩,将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秦远的个人奋斗和商业传奇上。
  但任何稍有洞察力的读者,都无法不从那详实的数据、生动的细节和隐含的叙事逻辑中,品读出那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中心思想。
  ——中苏发展路径与现状的强烈对比。
  作为社会阵营中的“老大哥”,苏联及其民众长期以来怀有一种目视一切同阵营国家的自傲。
  这种骄傲,曾是维系这个庞大国度的重要情感纽带。
  然而,这篇关于一个中国年轻商人如何在苏联土壤上迅速崛起的报道。
  却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精准地剥开了骄傲的外壳,露出了内里令人不安的现实。
  中国在改革,苏联同样在改革。
  但中国的经济崛起之速度,催生出了无数新兴产业,重工业轻工业高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无数国民拥有了新的就业机会,时代弄潮儿成为先富的可能。
  这一切,在秦远这个人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展示。
  而在苏联呢?
  苏联的改革又是怎样的?
  报道虽未明言批评,但通过秦远的成功轨迹。
  他如何利用苏联轻工业的孱弱和市场供给的空缺,如何将中国过剩的产能转化为填补苏联市场的“及时雨”。
  一个残酷的对比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工厂停产、工人失业、体制僵化、民生凋敝。
  强大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优势,无法转化为惠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品。
  这种深刻的失衡,竟然需要一个外国年轻人来揭示和利用,并最终成就其商业帝国。
  这种无声的对比,像一记重锤,敲碎了许多苏联读者心中的骄傲。
  同时引发了巨大的心理震撼和广泛的社会反响。
  人们开始私下讨论,公开质疑。
  “我们的改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能看到并做到的,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体制却做不到?”
  《消息报》编辑部的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
  有赞扬报道“真实”、“敢言”的,也有愤怒指责其“唱衰苏联”、“长他人志气”的。
  无论如何,秦远和他的远东贸易,一夜之间成为了莫斯科街头巷议的焦点。
  1月8日,同一天。
  莫斯科的风雪不见丝毫减弱。
  徐振邦背着行李,走出了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