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美国佬和东方的四代机(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至少壳子一样了,还是很能忽热的,各位,我认为,我们诺斯罗普的项目是最合适的,现在,请允许我汇报一下我们的项目!”
  鲍勃-桑达斯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打败洛克希德,获得atf项目的合同!
  “好,那就让我们听一听诺斯罗普的方案!”
  “我们这款飞机,采用了菱形机头,机翼的前后缘的后掠和前掠的角度,都是四十度,从上面看,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梯形,经过我们的研究,认为这种形状,可以获得任何方向上优秀的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我们把垂尾和水平尾翼,融合起来……”
  诺斯罗普的这个设计方案,是非常大胆的,菱形机翼,v型尾翼,单座,双发,中单翼,腹部进气。
  “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仅拥有良好的隐身性,而且还保证了优良的超音速机动性,再配合上yf-120变循环发动机,这种飞机的性能,完全能超出空军的需求!”
  atf计划吸引了不少军机厂商,为了拿到项目,他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不同的厂商,设计思路还是有所不同的。
  洛克希德的方案是保守,发动机用现有技术改进的,外形用常规的,毕竟,过于先进的技术,带来的将会是成本的不可控以及失败的风险,而诺斯罗普,想要拿到竞标,就必须得激进一些。
  没水平尾翼,这是第一次,变循环发动机装到战斗机上,也是第一次,整个飞机上大量采用新技术,看上去很强悍,实际上,出问题的概率会更大。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搞ppt啊。
  “这个设计方案有很多问题。”作为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本-里奇一眼就能看出来:“机翼后缘四十度的前掠角,让机翼的气动效率大幅度降低,必须得用更大的襟翼下偏角来保证增升效果,但是又会增加机翼附面层的控制难度,这款飞机的机动性,必然是最菜的。”
  “没错,如果是常规的设计方案,机动性当然不会满足需要,但是,我们有自己的设计方案,肯定能满足空军提出的要求,机动性的好坏,需要造出来原型机,才能展示给各位看,我们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比洛克希德的差!”
  菱形机翼的设计方案,当然是有问题的,不过,诺斯罗普有信心,毕竟,他们的b-2甚至连垂尾都没有,靠的就是机翼的襟翼,他们在这个方面,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当然不能说出来,省得被竞争对手给学去了。
  “说起机动性,鸭式布局是不是更好?”亨特-哈里斯开口问道。
  其实,在三代机时期,就已经有一大批飞机采用鸭式布局了,看欧洲,台风、阵风、鹰狮,全部都是鸭式布局,东方的歼十,也是鸭式布局,大卫的狮战斗机,也选用鸭翼,足以说明这种布局的优势。
  哪怕到了四代机时期,苏联人的米格1.44,也是鸭式布局。
  “最好的鸭翼,是在敌人的飞机上。”通用动力的工程师哈瑞-希尔莱克不屑地开口。
  “为什么?”亨特-哈里斯有些好奇。
  “首先是配平问题,鸭翼无法配平机翼增升装置产生的巨大的低头力矩,其次,鸭翼很难满足跨音速面积律的要求,更不用说鸭翼很难实现隐身的效果。”
  哪怕国际上已经开始用鸭式布局战机了,但是对骄傲的美国佬来说,他们依旧喜欢常规布局,竞标的七家公司拿出来的方案,没有一款是用鸭式布局的,足以说明问题。
  动力不足,才需要气动凑,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恰恰是全世界最强的,所以,他们压根就不需要从气动上走捷径,鸭式布局,适合全世界,唯独不适合美国!
  东方,西工大,五系大楼,机房。
  哪怕现在是冬季,机房里依旧开着空调,冷风嗖嗖地吹进来,给全功率工作的机器降低温度。
  “好,经过多次修改,咱们的机体外形,终于算是跑出来了!”看着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图形,宋老是满脸的兴奋。
  这段时间来,歼九一直在试飞院进行试飞工作,宋老白天忙着歼九的试飞,晚上就会来西工大,跟着一起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现在,气动外形终于跑出来了!
  鸭翼、边条翼和主机翼的结合方式,让这款飞机看着稍稍显得长了一些,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毕竟发动机不给力,就得从气动上想办法了!
  “嗯,接下来,就是打造模型,去吹风洞,同时做电磁辐射实验。”刘教授同样兴奋。
  “不,接下来,要先通知秦亮同学,让他过来看看,毕竟,没有他的推动,就没有我们这款飞机的出现!”杨威在一旁插嘴:“对了,秦亮同学还没回老家过年去吧?”
  “应该还没有,我打个电话问问……”
  刘教授的手刚刚触碰到电话上,电话就响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