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迫在眉睫(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09章 迫在眉睫
  结束谈判,鲁肃立刻赶去向甘宁汇报。
  甘宁冷峻的脸庞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三万六千户难民,你做得很好!”
  甘宁肯定了鲁肃的果断,他需要的就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原本只是态度敷衍的谈判渐渐变成清晰起来。
  他原本并不指望曹操会拿出什么真实利益,但现在却有了堪比真金白银的人口利益,人口是南方最宝贵最需要的资源,没有比人口更重要的利益。
  “只是粮食——”
  鲁肃小声道:“他们可能给不了五十万石那么多,还有秋浦县,他们也态度强硬。”
  甘宁早就胸有成竹,淡淡笑道:“秋浦县可以折中处理,我们驻军,但县长由他们任命,我们只要码头和仓库,县城可以放弃。”
  鲁肃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那粮食呢?”
  “粮食还是不能低于五十万石,但可以分为两部分,三十万石是停战赔偿,另外二十万石是作为朝廷安置灾民的支出。”
  之前甘宁是里子和面子都要,现在他可以退一步,他只要里子,面子可以给曹操。
  “另外,这份协议叫做《临时停战协议》,有效期为一年。”
  “卑职明白了,陈群现在还没有走,我现在就去告诉他。”
  “去吧!“
  鲁肃行一礼,匆匆去了,甘宁则沉思片刻,他也确实需要时间,有了一年的准备,他更有把握拿下江东和南郡。
  鲁肃在码头找到了正要离去了陈群,两人在码头的驿馆又进行了短暂的交谈,鲁肃向他转述了楚侯的最新的态度,关于秋浦县,关于粮食,关于灾民。
  “我们希望能保证灾民的安全,我们会在汝南郡南部建立一座临时难民营,会有官员和两千士兵参与管理难民,这是最急切的诉求,如果曹丞相真有诚意达成停战谈判,那就请在难民保护上让步。”
  陈群点点头,“你们的人和官员可以先去义阳三关等候,一旦丞相点头,你们随时可以去接济灾民。”
  双方达成了共识,作为典型的士大夫,陈群也一样有对百姓苦难的悲悯,有民为国之本的认知,他也希望难民能活下去,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陈群坐上快船,以最快的速度向合肥而去,虽然柴桑和合肥也有鸽信往来,但政治谈判这种大事,很多细节至关重要,鸽信篇幅太短,说不清说不全,他必须亲自向丞相汇报。
  腊月二十七,距离新年还有三天,陈群抵达了合肥。
  曹操立刻接见了他,曹操心中比较焦急,他刚刚得到情况,刘备军师诸葛亮率三万军千里突袭汉中,里应外合,攻占了南郑县,汉中太守张鲁败退到西城。
  又是一个千里突袭成功的战例,曹操心都揪紧了,他太了解刘备这个老对手,隐忍坚韧,百折不挠,颠沛流离二十年,竟然在晚年突然崛起,曹操知道刘备是一条龙,只要有了合适的深渊,他就能一飞九天,翱翔于天地之间,而现在,刘备夺取汉中最关键的南郑县,开始潜龙飞腾了。
  曹操心中焦虑,事实上他早就知道甘宁和刘备结盟,也隐隐猜到甘宁把自己拖在江淮,给刘备攻打汉中创造机会,但这只是猜测,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刘备攻下南郑的消息传来,曹操才猛然意识到,这不是猜测,是切切实实发生了。
  甘宁和刘备的结盟不是头脑发热,他们唯一的交集就是有自己这个共同的敌人,南北互动,甘宁在江淮拖战,刘备攻汉中,打开出川的通道。
  撤军的紧迫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切,所以听到陈群回来,尽管已是晚上,曹操还是立刻召见了陈群。
  虽然心中很急切,但曹操并不糊涂,他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从不会因为情绪而影响战略决断,更不会因为急迫而放弃利益原则。
  这时,程昱和荀彧也匆匆赶来了,两人都准备睡下了,忽然接到丞相的紧急召集,又听说是陈群回来了,两人心里都明白了,有些事情今晚就得做出决定。
  “长文,你再把谈判之事给两位军师详细说一遍吧!”
  陈群又一次将第二次谈判的详情以及码头临时协商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两位军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