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论功行赏(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是《赌神》。
  林书平已经写好了《赌神》的剧本大纲,之所以只写剧本大纲,而没有完善,则是因为他比较担心“剧本剽窃”的问题。
  因为在前世,《赌神》这部电影是1989年年末上映,导演王晶凭藉该片在业內一炮而红,虽说在此之前,王晶就因为自编自导连续多电影而在业內小有名气,但真正让王晶一跃成为香港顶级导演的,只有《赌神》。
  但《赌神》並非王晶初次拍摄赌片,早在1980年,由王晶编剧的电视剧《千王之王》
  就已经在香港风靡,其中男主角“罗四海”的扮演者谢贤,也因为在这部剧中的出色表现,而被业內统称为“四哥”。
  谢贤这四哥的绰號也由此流行开来,后来刘德华演唱的歌曲《十七岁》中,有一句“记得四哥、发哥,都早已见过面”的歌词,就特指这位四哥。
  林书平担心的点在於:当他把这部电影的剧本拿出来去找王晶拍摄时,后者会不会因为也写了一部同样的剧本而被嚇一跳,进而怀疑自己剧本剽窃?或者有更进一步的怀疑?
  所以林书平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手准备,就是准备两部剧本,不仅有《赌神》,还有《赌圣》,事实上,林书平更倾向於投资拍赌圣,因为赌圣这部电影也算是香港电影节以小博大的典型。
  不同於《赌神》中有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这些大牌演员,《赌圣》这部电影只聘请了周星驰、吴孟达、张敏、吴君如等人,说实话,在1988年,吴孟达的名气比周星驰等人要高得多,而吴孟达与周星驰这对黄金搭档的確立,则是在1989年。
  凭藉电视连续剧《盖世豪侠》和《他来自江湖》,悄然间开启了两人无厘头风格的先河。
  这对“黄金组合”之间的“神默契”,后来也成为无数人的集体回忆。
  可哪怕拍过几部作品,但在拍摄《赌圣》时,吴周二人等人的片酬也都並不高,甚至整个电影的投资成本,也只有六百万港元。
  但就是这种小成本电影,在上映当年,直接斩获香港本土年度票房冠军,总票房高达四千多万。
  哪怕《赌神》也比不上。
  所以林书平当下的打算,就是先以《赌神》剧本试探,倘若王晶还没来得及写出来,他就投资拍摄这部电影,如果王晶已经写出来,那也没差,他也会进行投资。
  不过,有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等知名大牌演员联手出演的电影,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缺投资。
  林书平就算想投资,估摸看也插不上队。
  所以林书平的侧重点还是在《赌圣》这部剧本上,最近这些天来,只要一閒下来,林书平就会写下《赌圣》角色里的点点滴滴,甚至他会参考周星驰后世的无厘头风格来加强《赌圣》里的无厘头剧情和台词,如此一来,哪怕只是看剧本,连贯著看下来,单凭文字就能引人发笑。
  这有赖於林书平扎实的文学功底,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文字工作者,哪怕没看过《赌圣》这部电影,但只要有剧情梗概,他也能像模像样的扩写出一部完整的无厘头剧本来。
  在跟杜美美敲定好了前往香港的具体时间后,林书平便起身离开了杜美美的办公室,转而到隔壁总经理办公室来,看著一脸沮丧的吴志学,笑了笑,走上前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老吴,不管怎么说,你也是跟著我从鹿城来到深城创业的老將,虽然你在对待杜经理这件事上做法欠妥,但我个人认为责任不在你。”
  吴志学猛地抬头,不可置信的看著林书平,良久方才有些感激的说道:“林总,我让您失望了。”
  “谈不上失望,七情六慾嘛,人人都有,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我准备把杜经理调任別的公司继续发光发热,所以这事儿,就先暂时揭过去了。”林书平缓缓道。
  吴志学脸上出现吃惊,“杜经理要走了?”
  “对。”
  林书平眉,然后一脸不悦的问道:“怎么?你还惦记著杜经理呢?”
  吴志学连忙道:“那倒没有,只是同事一场—有些惊讶罢了。”
  惊讶?
  林书平笑了笑,他现在不处理吴志学,是暂时找不到合適的人选顶替。
  公司正在上升期,目前来说,以吴志学的能力担任深蓝新技术的总经理,尚可以让公司稳步运转,一旦找错了人,那后果堪忧,稳妥起见,林书平只能暂时稳住局面。
  一旦找到了更合適的人选,比如求伯君,林书平会立即让吴志学这个被下半身控制大脑的总经理收拾东西滚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