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对士绅百分之五的清洗线(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各地粮食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中原的粮食甚至增加了一成,水利设施完善之后,熬过了几波大的干旱,大同社的粮食危机终于逐步解除了。
  刘永道:“属下以为,今年可以给每人每月增加一斗粮食。”
  “准。”徐晨点头。
  随着水利设施的,北方的粮食危机终于可以缓慢的解除,增加口粮也是必有之意,甚至等江南的战事完结,粮本制度也要逐步废除。
  大同社的商贾对粮本制度头痛无比,他们想要扩充产能,招募工匠,但没有粮本,工匠就没有粮食,就没办法在城市当中做工,当然如果他们买黑市带领粮,工匠的口粮可能甚至比他们的工钱都要高。
  偏偏大同社对加班又看的紧,加班时不但工钱要翻一倍,还不允许他们加的太多。这逼是他们想要扩充产,就不得不购买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
  要知道大同社的这一批小作坊主终究是农业时代的人。在他们的三观当中,机器能用就不应该换,哪怕是坏了,修一修也要接着用,几百上千两银子购买的机器。
  不当传家宝一样,传给儿子用,这不是浪费钱财。结果现在想要招工工匠,要去工匠司申请招工指标,想加班又不允许,弄得他们只能在机器效率上下功夫。
  当蒸汽仿制中出现后,那些还用传统的木质纺织机的纺织厂,连大同社都不愿意下订单给这些小作坊,没几年基本上就倒光了。
  所以大同社蒸汽机推广的很快,因为你不用,别人用,生产效率比你高,很快你就会淘汰出局。
  当然放开粮食限制之后,他们的产能能扩充更多,这些商家自然愿意,甚至不少公民议员也要提议解除粮食的限制
  城市的工匠他们也想多吃些粮食,他们虽然有钱,但平价粮食有限额,黑市的粮食又翻了好几倍,粮食的价格和肉相当,习惯节省的人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的。放开对粮食的限制可谓是众望所归。
  说完秋收粮食之后,刘永面带喜色地汇报:“元首,今年我大同社税收正式突破七千万两,是明廷最高年份的十余倍。更可喜的是,税收连年增长,可见工商业日益繁荣。”
  就这还没算缴获江南士绅的钱财,把这些算上各种金银珠宝价值就有两亿两白银。
  他展开一份详细的税收报表:“钢铁产量突破二百万吨,相关税收逾四百万两。铁路、蒸汽机、机床等行业带动钢铁需求猛增。旱情缓解后,纺织原料充足,纺织业税收也增长显著,税收突破2000万两,是我大同社第一大税源。”
  徐晨仔细翻阅报表,不时点头。但当他看到支出栏时,眉头渐渐锁起:“岁入七千万,岁出却逾亿?赤字三千万两?”
  刘永神色转为凝重:“正是。自我大同社占据北方以来,连年赤字,最少时亏空千万两,前年最高达一千七百万两。这些年抄没士绅的家产,八成已填补亏空。今年虽得江南财富续命,但天下只有一个江南啊。”
  身为大同社的当家人,即便自己手中有2亿两白银的家当,但每年赤字上千万两银,还是让他很担心寅吃卯粮,这点财富迟早会耗光。
  大同社从最开始建立,就是一个钱比收钱更厉害的组织,只是他们从米脂打到关中,又从关中占据了整个北方,总是能在钱完之前,攻占更大的地盘,清洗更多的是士绅,但江南被他们攻陷之后,这个模式显然不能持续下去。
  徐晨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仍在施工的金陵城墙。良久,他转身道:“天下一统后,军费开支将大幅削减。总理大臣府需制定财政预算,逐步实现收支平衡。”
  “谨遵元首令。”刘永郑重应道,“臣已着手编制明年预算,计划五年内消除赤字。”
  李文兵接着汇报:“南直隶、江浙、福建等地的大士绅已审判完毕,约三十万人将发配东番岛屯垦。”
  徐晨沉吟道:“暂时进行到这里,五百亩以下的士绅先登记造册,暂不处理。”
  虽然还没统计,江南的人口肯定是突破了上亿。而想要沉重的打击江南的士绅,不让他们影响工业化发展,哪怕按5%来计算,那也是500万的数字。只是东番岛算不得太大的岛屿,一次性迁移太多的人口过去,那就是在搞大屠杀了。
  下一步徐晨要准备收复南洋各个藩属国,这些士绅到南洋这些没开化的地方,用封建地主的皮鞭教育土著,反而算是垃圾用对的地方。
  李文兵道:“遵命!”
  而后徐晨想了想对洪承畴道:“听说有不少吕宋地区的汉商控诉西班牙人迫害他们。”
  洪承畴敏锐地捕捉到元首的意图,适时插话:“元首明鉴,就属下知道的消息,西班牙人不但迫害他们,还杀了我汉民,万历年间曾屠杀数万汉人。此仇不可不报。”
  徐晨目光锐利地看向他:“你详细调查此事,接待吕宋海商,搜集证据。汉民之血不能白流!”
  “遵命”洪承畴躬身应道,眼中闪过精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