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钱不够花与日本留学生(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来到燕京后,被这座城市的富饶与繁华所震撼,这个时代的日本,哪怕是江户这种大省,大布也是低矮的稻草房,木头房。
  而燕京经过大同社的改造,房屋已经砖石化,四五层的楼房更是比比皆是。街道上的绿化,小区的园,充满知识气氛的学府,繁荣热闹的市场,五湖四海云集的海商,以及能让城市在夜间都灯火通明的煤油灯。
  第一次来到燕京的日本人,看到这种繁华的景象,直接震碎了三观,跪了下来,天朝不愧是天朝,果然如同神话般富裕啊。
  这些日本人在学习之余,更对大同社这种全新的社会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人深受启发,他们也组建了日本大同社,开始学着汉人,讨论如何改变国家。
  而在大同社求学,理论跟实践要各占一半,这些留学生也要深入到大同社的乡村基层。他们或是成为抗旱会的成员,积极组织当地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共同对抗旱灾。
  或是成为各个作坊的技术人员,凭借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大同社的工厂建设添砖加瓦。
  据地方管事和官员上报,他们做事认真负责、老实诚恳,脏活累活愿意做,还不抱怨。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等大同社攻占江南后,不仅朝鲜和日本的留学生来到燕京学习,南中地区、南洋地区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他们在政务学院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被下放到基层锻炼,成为了各国大同社发展的种子。
  当代表们见到徐晨等人时,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一位名叫黑岛仁的留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前一步,恭敬地问道:“元首,我想留在民朝,为建设大同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您能让我留下来吗?”
  徐晨愕然问道:“为什么不回日本建设呢?日本也是你的家乡啊。”
  黑岛仁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沮丧地说:“幕府太黑暗了,在那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在燕京,我看到了大同社的繁荣和进步,这里才是我心中理想的地方。”
  徐晨沉思片刻,认真地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短时间内我没办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请给我一些时间思考,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派人通知你。”
  黑岛仁听后,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回应道:“嗨!”
  他原本就觉得自己的请求希望渺茫,如今元首能答应给他一个回应,他已经感到十分满足。
  接见结束后,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前往各大工业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了大同社先进的生产力模式。之后,他们这些优秀代表将会游览了紫禁城和长城等著名景点。来到燕京如果不去紫禁城,不游长城,就等于白来一趟。
  这些优秀代表离开之后,李文兵看到徐晨还在沉思询问道:“元首,您真想要把这些日本人留下来?”
  徐晨点头道:“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我等不得不承认,这世间有大同之志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向往的是事业和爱情。但大同之志终究需要有人继承,如果一国的人才不够,在全球选拔大同之志的如此,能不能行?”
  李文兵苦笑道:“这太冒险了,某实在难以想象,朝鲜国人,日本人,甚至西夷人成为民朝的元首,汉人是不可能认可这些人的。”
  徐晨听到这话,也不由得想起了一个熟悉的黑影,而后不由得苦笑,这种事情的确是太理想了,而且也未必是好事。
  “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他们最多担任一些基层的职务,到了高层还是会有所限制的。”
  刘永道:“元首,你去想这些没影的事,您还不如想办法限制那些将军巡抚们的行动。
  这段时间,我的总理大臣府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家里的门槛也不例外。各地巡抚纷纷前来,每个人都拿着重要的工程报告,声称每一个项目都十万火急。可今年朝廷税收收入不过9500万两,开支却高达1亿1400万两,财政赤字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加了。
  今年战事频繁,西南大战就不说了,马尼拉大战虽然结束得快,但费可不少。尤其是后续的移民开支,光运输一个移民就要20两,算上后续安置费用,至少要30~40两。今年马尼拉移民5万,就费了200多万两。明年移民数量要翻一倍多,这开销可能就达到500万两了。”
  徐晨安慰道:“移民数量增多的话,平均费应该会有所下降。毕竟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后续的开销自然会减少。而且马尼拉那么大一块土地,就是最好的资产。等土地开拓出来,建设好经济作物园,光税收就能反补财政收入。”
  刘永接着说:“王耀文在西域和准格尔打了一仗,歼敌上万,这是一场大胜仗。但这一战的费就超过了500万两。之后还降服了哈萨克汗国和叶尔羌汗国,还要把都护府迁移到哈密,建立西域都护,这后续的费又是几百万两。”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我明白这些仗肯定是要打的,而且早打比晚打好,但不能打得这么密集。今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3500万两,占据了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一,说句穷兵黩武也不为过了。元首您还要准备进攻日本国,想来明年军费开支也不会少。这样继续下去,大同社恐怕承受不住啊。”
  李文兵连忙说道:“我也认为这些仗都应该打,而且早打比晚打好。现在不打,以后付出的代价会更惨重。当然,军费确实是个大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开源的办法我一时想不到,但节流我倒是有个主意。现在功臣年金发放的数量与民朝俸禄相当,如果减少这一部分开支,应该能节省上千万两银子。”
  刘永没好气地瞪了李文兵一眼,着急地说:“你这是想让天下大乱吗?朝廷不出这笔钱,怎么说服功臣不提出封建的要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