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亨利游记与產业发展路线不同(1 / 4)
第438章 ,亨利游记与產业发展路线不同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10月21日。
天津港外海的海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起伏的浪涛上,闪烁著金色的光芒。一艘掛著法国国旗的商船在微风中缓缓地向著天津港行驶,船身隨著海浪有节奏地摇晃著。
在船头,法国使者亨利身著华丽的贵族服饰,头戴精致的三角帽,满脸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他们快要抵达赛里斯的都城,这场漫长的航行终於可以结束了。
他紧紧地握著栏杆,目光越过辽阔的海面,看著延绵不绝的海岸线,以及一艘艘各种风格的海船,从这船的密集度就能看出,赛里斯的港口极其繁忙。
忽然,一个笔直的建筑映入他的眼帘,那建筑直插云霄,与蓝天相接。亨利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是灯塔!这难道是传说当中亚歷山大灯塔吗?简直太壮观了!”
站在一旁的船长皮尔逊也是一脸惊愕,他的鬍子隨著海风微微飘动,嘴巴微微张开,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惊嘆道:“这是塞里斯帝国,即便真有亚歷山大灯塔也不会在这里,这是传说当中的希望灯塔,早就听闻它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真震撼人心。”
皮尔逊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天津卫,但这座灯塔在船长界已经声名远扬,关於它的传说和故事在航海圈子里流传已久。
这座希望灯塔是杨秀头七年前修建的。当时的天津港,外贸极其繁华。北方去朝鲜、日本贸易的船只,以及从东南亚来到京城的海商,都要在天津港停留。
天津总督杨秀头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全,提升港口海船进出的效率,就有修灯塔的打算。他想修一个標誌性的建筑,一方面可以提升天津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想和扬州府在海上贸易方面一较高下。
於是,他动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关係,请到了当时的工部尚书柳箭帮忙,他听闻杨秀头的想法后,十分支持,立刻请了一批当时最好的土木大匠来到天津港。
明末的建筑水平已经是封建时代的巔峰了,金陵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高度就超过了78米,成为当时建筑界的一个奇蹟。
而大同社因为有徐晨这个外掛,又把土木技术拉高了一个等级,大同社这十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为大型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修建高层建筑时直接使用竹筋水泥,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的坚固度和耐用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木质结构,能够建造更高更大的建筑。
土木大匠们根据灯塔的特点和需求,参考寺庙塔的结构,精心设计和施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高达122米的灯塔在天津港拔地而起。
这座灯塔引起了整个北方轰动,顿时成为了天津港的地標建筑。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上的灯光亮起,那明亮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在海面上几十里外的船都能看到。
这个奇观震惊了所有的海商,他们看到这座灯塔,就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看到了发財的机会。於是,他们亲切地称这座灯塔为“希望灯塔”。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通过全球各地的海商口口相传,希望灯塔快速在全球出名,成为了东方繁华与文明的象徵。
皮尔逊船长看著灯塔,脸上露出轻鬆的笑容道:“看到这座灯塔,就马上要到天津港了,希望此行我等的任务能顺利完成。”
法国商船来东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开展与东方的贸易。自从大航海开启之后,西方各国都看到了东方的富饶和商机,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拼尽全力也要想办法去富饶的东方进行贸易。
法国作为欧洲的传统霸主,自然也不甘示弱。1604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批准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然而,这次尝试並不顺利,公司在成立后遭遇了诸多问题,资金短缺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公司的运营资金常常捉襟见肘,无法开展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公司內部的决策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来自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激烈竞爭更是让法国东印度公司举步维艰。最终,在162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
按照歷史原有的轨跡,法国人会在公元1664年再次重组东印度公司。
但这次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法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刚破產不久,欧洲就开始流传一个消息,说葡萄牙人打通了和东方世界的商道。
果然,不久之后,葡萄牙人带著高档的瓷器、色彩艷丽的丝绸、清香的茶叶、洁白的白,还有一种白如雪、甜如蜜的冰等东方货物回到了欧洲。
这些东方的高档货物立刻成为了整个欧洲王公贵族疯狂追寻的奢侈品。色彩艷丽、洗不脱色的紫色丝绸,晶莹剔透的冰,精美的瓷器,都成为了王公贵族炫耀財富的象徵。
这些来自东方的货物让葡萄牙人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年,西班牙人、荷兰人也开始出售来自於东方的高档奢侈品。
到了后面,英格兰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纷纷出售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
很快欧洲各国都知道了,东方世界正在经歷一场改朝换代,新的塞里斯皇帝是一个重视海外贸易的开明皇帝,他开放了整个东方世界,邀请所有的海商在自己的国度进行贸易。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后悔不已,他们气得真想狠狠甩自己几巴掌。如果公司能再坚持两年,就能赶上这个东方开明皇帝当政的好时机了。
先机虽然失去了,但接下来的贸易不能放,法国的贵族大商人联合国王路易十三,再次组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使者和商人,派遣他们乘坐商船来到东方世界,想要打开双方的贸易往来。 ↑返回顶部↑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10月21日。
天津港外海的海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起伏的浪涛上,闪烁著金色的光芒。一艘掛著法国国旗的商船在微风中缓缓地向著天津港行驶,船身隨著海浪有节奏地摇晃著。
在船头,法国使者亨利身著华丽的贵族服饰,头戴精致的三角帽,满脸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他们快要抵达赛里斯的都城,这场漫长的航行终於可以结束了。
他紧紧地握著栏杆,目光越过辽阔的海面,看著延绵不绝的海岸线,以及一艘艘各种风格的海船,从这船的密集度就能看出,赛里斯的港口极其繁忙。
忽然,一个笔直的建筑映入他的眼帘,那建筑直插云霄,与蓝天相接。亨利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是灯塔!这难道是传说当中亚歷山大灯塔吗?简直太壮观了!”
站在一旁的船长皮尔逊也是一脸惊愕,他的鬍子隨著海风微微飘动,嘴巴微微张开,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惊嘆道:“这是塞里斯帝国,即便真有亚歷山大灯塔也不会在这里,这是传说当中的希望灯塔,早就听闻它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真震撼人心。”
皮尔逊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天津卫,但这座灯塔在船长界已经声名远扬,关於它的传说和故事在航海圈子里流传已久。
这座希望灯塔是杨秀头七年前修建的。当时的天津港,外贸极其繁华。北方去朝鲜、日本贸易的船只,以及从东南亚来到京城的海商,都要在天津港停留。
天津总督杨秀头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全,提升港口海船进出的效率,就有修灯塔的打算。他想修一个標誌性的建筑,一方面可以提升天津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想和扬州府在海上贸易方面一较高下。
於是,他动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关係,请到了当时的工部尚书柳箭帮忙,他听闻杨秀头的想法后,十分支持,立刻请了一批当时最好的土木大匠来到天津港。
明末的建筑水平已经是封建时代的巔峰了,金陵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高度就超过了78米,成为当时建筑界的一个奇蹟。
而大同社因为有徐晨这个外掛,又把土木技术拉高了一个等级,大同社这十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为大型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修建高层建筑时直接使用竹筋水泥,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的坚固度和耐用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木质结构,能够建造更高更大的建筑。
土木大匠们根据灯塔的特点和需求,参考寺庙塔的结构,精心设计和施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高达122米的灯塔在天津港拔地而起。
这座灯塔引起了整个北方轰动,顿时成为了天津港的地標建筑。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上的灯光亮起,那明亮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在海面上几十里外的船都能看到。
这个奇观震惊了所有的海商,他们看到这座灯塔,就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看到了发財的机会。於是,他们亲切地称这座灯塔为“希望灯塔”。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通过全球各地的海商口口相传,希望灯塔快速在全球出名,成为了东方繁华与文明的象徵。
皮尔逊船长看著灯塔,脸上露出轻鬆的笑容道:“看到这座灯塔,就马上要到天津港了,希望此行我等的任务能顺利完成。”
法国商船来东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开展与东方的贸易。自从大航海开启之后,西方各国都看到了东方的富饶和商机,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拼尽全力也要想办法去富饶的东方进行贸易。
法国作为欧洲的传统霸主,自然也不甘示弱。1604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批准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然而,这次尝试並不顺利,公司在成立后遭遇了诸多问题,资金短缺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公司的运营资金常常捉襟见肘,无法开展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公司內部的决策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来自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激烈竞爭更是让法国东印度公司举步维艰。最终,在162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
按照歷史原有的轨跡,法国人会在公元1664年再次重组东印度公司。
但这次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法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刚破產不久,欧洲就开始流传一个消息,说葡萄牙人打通了和东方世界的商道。
果然,不久之后,葡萄牙人带著高档的瓷器、色彩艷丽的丝绸、清香的茶叶、洁白的白,还有一种白如雪、甜如蜜的冰等东方货物回到了欧洲。
这些东方的高档货物立刻成为了整个欧洲王公贵族疯狂追寻的奢侈品。色彩艷丽、洗不脱色的紫色丝绸,晶莹剔透的冰,精美的瓷器,都成为了王公贵族炫耀財富的象徵。
这些来自东方的货物让葡萄牙人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年,西班牙人、荷兰人也开始出售来自於东方的高档奢侈品。
到了后面,英格兰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纷纷出售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
很快欧洲各国都知道了,东方世界正在经歷一场改朝换代,新的塞里斯皇帝是一个重视海外贸易的开明皇帝,他开放了整个东方世界,邀请所有的海商在自己的国度进行贸易。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后悔不已,他们气得真想狠狠甩自己几巴掌。如果公司能再坚持两年,就能赶上这个东方开明皇帝当政的好时机了。
先机虽然失去了,但接下来的贸易不能放,法国的贵族大商人联合国王路易十三,再次组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使者和商人,派遣他们乘坐商船来到东方世界,想要打开双方的贸易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