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亨利游记与產业发展路线不同(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岩也把江南的渔民组织起来,建立了自己的捕鱼队,生產江南牌的鱼肉罐头。如今,这两种品牌的鱼肉罐头在整个民朝竞爭激烈,各有特色。
  不仅如此,扬州建立茶园,制定茶叶的標准,將茶叶分为甲乙丙丁不同等级,既提升了品牌,又提升了茶叶產业的利润。江淮行省的茶叶不仅在北方江岸区的大漠市场畅销,还占据了海外市场。李岩在金陵城也依样画葫芦,利用山丘地形建立茶园,制定江南茶叶的各种標准,积极抢占海外市场。
  在丝绸產业上,南直隶也学习扬州,建立大规模的桑蚕园,打通丝绸產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繫,降低生產丝绸的成本,提高丝绸的產量,提升丝绸的质量。
  南直隶毕竟处於长江以南,加上地域广袤,又是明朝时丝绸纺织业的中心,不管是纺织女工的技术,还是江南对丝绸行业的管理人才都远非江淮行省可以比的。
  只三年时间,南直隶的丝绸的品质不但追上来了,產量更是成倍扩张,超过了江淮行省,双方竞爭激烈。
  最近,海上贸易的竞爭也愈发激烈。李岩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松江府建立大型港口,想要在海上贸易中分得一杯羹。毕竟江南海贸有著几百年的歷史,这是江淮行省无法比擬的优势。
  双方在產业上相互重叠,竞爭的又极其激烈,说罗伟没有压力是假的。
  李岩想了想道:“兄长,扬州的產业虽然发展的兴旺,但工匠的待遇也要提升,產业兴旺了,利润高了,但工匠的工钱却纹丝不动,这岂能算是在建设大同世界?”
  罗伟淡然道:“让更多人加入到產业的潮流当中,让他们有工钱可以赚,这本身就是在建设大同世界。”
  江淮和南直隶虽然產业相同,但双方的发展模式却不一样,罗伟重视扩张產业的规模,不管是官营的还是私营的作坊,只要能赚钱他都支持,所以这些年扬州城的產业规模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五六年能翻一倍的规模,这自然带动大量的农户变成產业的工匠。
  而李岩有当年金陵城的遭遇,他更加重视工匠的待遇,南直隶更多的是发展官营作坊,即便投资私人作坊,但也是以入股的形式,並且还要求这些作坊提升工匠的工钱和待遇。
  所以这些年有不少金陵商贾跑到扬州去开作坊,当然与此同时,扬州也有不少人跑到金陵去打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