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同事就是傻X!(7.2k)(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宇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机器人多好啊,不用休息,还不用发愁,说实话,科研做久了,他现在都有点羡慕小苔蘚了。
  “周教授,我这次来,是想和你討论一下,关於微波能量无线传输的技术问题。”丁院士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指了指屏幕上的数据,“我看了你们的报告,你们在微波束的精准锁定和追踪上,遇到了瓶颈?”
  周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
  “是的,丁院士,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微波束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雨雪等因素的衰减,导致能量损耗非常大。”
  “而且,微波天线在太空中,会受到各种微小扰动的影响,导致微波束偏离预定路径,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丁院土沉思了片刻,他指了指屏幕上的曲线图。
  “我看了你们的数据,你们的微波束,在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时,精度误差在微米级,这个精度,对於微波能量无线传输来说,是致命的,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都会导致能量损耗的急剧增加。”
  周宇点头:“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用自適应相控阵天线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整微波束的相位和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耗,但是,这个算法,还不够完善。”
  丁院土点了点头,周宇说的是事实。
  他想了想,说道:“周教授,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丁院土,您请说。”周宇问道。
  “你应该也知道,霓虹和丑国那边也在进行微波能量无线传输的试验,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微波束的精准锁定和追踪。”
  “他们曾试图在太空微波天线上,加装一套惯性稳定系统。这套系统由高精度陀螺仪和反应轮组成,旨在抵消微小的轨道扰动和姿態漂移,从而保证天线的绝对稳定。”
  周宇听著,眉头却越皱越紧。
  “这方法,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但这套系统过於笨重,且功耗巨大,会大大增加发射成本,而且,它只能解决天线自身的姿態问题,无法抵消微波束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环境的干扰。”
  “他们曾尝试將地面接收阵列,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可移动的阵列,当微波束髮生偏离时,整个地面阵列会像一个巨大的靶子一样,实时进行微调,以追踪微波束。”
  周宇的眼晴亮了一下,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太困难了,建设一个如此巨大的可移动阵列,其土建和机械成本將是天文数字,而且,它的反应速度,也无法跟上微波束的实时变化。”
  “所以他们失败了。”丁院士看著周宇,“但他们的失败,给了我一个灵感。”
  “我们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
  “周教授,你现在在尝试,让太空微波天线,主动去適应大气环境的变化,对吗?”
  周宇点头:“是的,我们正在用算法,实时调整相位和强度,就像一个在太空中跳舞的指挥家,指挥著微波束穿过云层和雨水。”
  “但这个指挥家,太难了。”丁院士指了指天线模型,“它的每一次微调,都需要巨大的计算量和能量,而且,它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只能被动地去適应。”
  “那我们,为什么不让地面也成为一个指挥家?”丁院士的声音里充满了启发性,“我们不需要移动整个接收阵列,我们只需要,让接收阵列的每一个单元,都具备独立的接收和调整能力!”
  周宇猛地一证,脑中仿佛划过一道闪电。
  “你是说——”周宇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在地面,建设一个巨大的、由无数个独立的接收单元组成的阵列,每个接收单元,都配备独立的处理器和控制系统。当微波束偏离预定路径时,我们不需要调整太空天线,也不需要移动整个地面阵列。”
  “我们只需要,让地面阵列的部分单元,去適应微波束的变化!”
  “没错!”丁院士兴奋地说道,“这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一只蜜蜂,都能独立工作,但当它们协同起来时,就能完成一个巨大的任务!”
  “我们可以在地面阵列上,建立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