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正不压邪(4 / 4)
估计也是保养不当,再加上有其他诱因又得了肺炎,因一直高烧不退被直接送到了感染区。
当时林小雨正好在感染区值班,给开了三剂药,肺炎好转,烧也退了。
连续半个月检测也没发现异常,也没有其他症状就让回家调养。没想到这还不到十天,又因为发烧被送到了发烧门诊。
林小雨这次怀疑女士也是真寒假热症,但又有点儿不確定。因为患者只有在紧张和劳累时才出现怕冷烘热。
自从做了流產手术后,经常头晕、心慌气短、身上没有力气白带较多等症状。
唐泽仁切了一下脉,感觉左手脉弦细无力、关脉浮弦而虚,右手脉细弱,舌苔白,確实也和真寒假热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结合女士做过流產,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保养的情况,唐泽仁判断是由於气虚导致的发热,所以就给开了补中益气汤加味。
喝了一周后,女士的所有症状都消失。
由於每天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看女士的身体亏耗比较严重,又给开了泽生堂的人参养荣丸,继续服用一个月。
这个用补中益气汤来退烧的病例,也是他们这段时间碰到的一个特殊病例。
关於气虚发热的机制阐述,其实在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专门的论述: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適,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於下焦,繫於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於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牌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这种火是元气虚导致相火,这种相火又可以称为阴火,显然不能用寒凉之品清热泻火。
元气愈虚,阴火愈盛,所以李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有非常明確的说明:
若元气復,乾坤朗,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阴火自然潜敛。这也是唐泽仁选择补中益气汤的依据。
其实泽生堂所有的学生对《脾胃论》这本书都很熟悉,像林小雨这样的优秀教师,完全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只不过在这种特殊时期,只要是发烧大家马上就会和疫情关联起来,很少有人会往脾胃上想。
再就是她最近碰到多例真寒假热症,让她习惯性的就往这个方向靠拢,可以说也是一种经验主义错误。
不过自己也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这才让学生请唐泽仁来,及时答疑解惑,也没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 ↑返回顶部↑
当时林小雨正好在感染区值班,给开了三剂药,肺炎好转,烧也退了。
连续半个月检测也没发现异常,也没有其他症状就让回家调养。没想到这还不到十天,又因为发烧被送到了发烧门诊。
林小雨这次怀疑女士也是真寒假热症,但又有点儿不確定。因为患者只有在紧张和劳累时才出现怕冷烘热。
自从做了流產手术后,经常头晕、心慌气短、身上没有力气白带较多等症状。
唐泽仁切了一下脉,感觉左手脉弦细无力、关脉浮弦而虚,右手脉细弱,舌苔白,確实也和真寒假热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结合女士做过流產,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保养的情况,唐泽仁判断是由於气虚导致的发热,所以就给开了补中益气汤加味。
喝了一周后,女士的所有症状都消失。
由於每天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看女士的身体亏耗比较严重,又给开了泽生堂的人参养荣丸,继续服用一个月。
这个用补中益气汤来退烧的病例,也是他们这段时间碰到的一个特殊病例。
关於气虚发热的机制阐述,其实在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专门的论述: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適,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於下焦,繫於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於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牌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这种火是元气虚导致相火,这种相火又可以称为阴火,显然不能用寒凉之品清热泻火。
元气愈虚,阴火愈盛,所以李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有非常明確的说明:
若元气復,乾坤朗,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阴火自然潜敛。这也是唐泽仁选择补中益气汤的依据。
其实泽生堂所有的学生对《脾胃论》这本书都很熟悉,像林小雨这样的优秀教师,完全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只不过在这种特殊时期,只要是发烧大家马上就会和疫情关联起来,很少有人会往脾胃上想。
再就是她最近碰到多例真寒假热症,让她习惯性的就往这个方向靠拢,可以说也是一种经验主义错误。
不过自己也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这才让学生请唐泽仁来,及时答疑解惑,也没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