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送上门的机会(6000字,求订阅)(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主任您太抬举我们了。”陈光明脸上掛著笑容,连连摆手,“都是赶上政策好,村里人肯干,再加上您和乡里一直以来的支持,才摸著石头过河,侥倖弄出了点小动静。”
  他嘴上应付著曹主任的讚赏,心思却像一架高速运转的算盘,里啪啦地拨动起来。
  推广?
  学习?
  这简直是送到嘴边的东风!
  曹主任兴奋的话语在他听来,无异於机会送上门。
  这意味著光明製衣厂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认可和背书!
  这层保护色,比他之前任何手段都更厚实、更安全。
  有了乡里甚至县里的认可,他这私人企业的名头就有了集体发展的护身符,规模再大,政策风险也低得多。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
  这句话更是妙极了!
  陈光明的思路一下子活泛开来別的村要学,学什么?
  无非是办厂、掛靠、解决就业、集体致富。
  可土地、资金、技术、尤其是销路,哪里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那些村子就算拿到一点启动资金,没有成熟的供销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货卖给谁?
  陈光明內心的小算盘立刻打起来。
  或许能进行联合经营或委託加工的模式,
  由光明製衣厂提供品牌、订单、部分核心设备和技术指导,让其他村利用閒置土地或厂房和劳动力进行加工生產。
  这样既响应了曹主任提出的推广和带动的要求,解决了其他村土地、劳动力问题,又能將光明厂急剧扩张的產能分散出去。
  最关键的是,所有成品的销售和利润分配权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最后,也能通过集体入股,引导那些被吸引、手头有些土地或閒置资產的村庄,將资源折算入股光明製衣厂。
  这样既能快速吸纳更多村集体的资源为己所用,又能让这些村子分享持续的收益分红,绝对互惠互利。
  最后,曹主任的政绩需求就是最大的推力!
  陈光明敏锐地意识到,只要他能配合曹主任把推广学习的工作做出彩,让曹主任在县里露脸、
  加分,那么曹主任必然会在土地、政策审批、甚至可能的低息贷款或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他更大的迴旋余地和倾斜。
  这完全是一场双贏的交易,曹主任得到政绩和匯报的资本,他则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绿灯。
  想到这里,陈光明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曹主任说的对,能让咱乡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那才是真的好。”
  “我这两天正好也在琢磨,咱们光明製衣厂虽然才刚起步,但订单確实在涨,厂力还很紧缺。
  “要是附近有信得过的村子也想办点实业,又愁没经验没销路,咱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模式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