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推行代工模式(6000字)(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王,嫂子,”陈光明招呼一声,直接把名单铺在桌上一角,“暂停一下手头的,立刻把咱们手里所有订单的工艺分解清单做一份出来,越细越好!”
  “帮我分成两类,一类是必须在本厂核心打板和高精度组装的,另一类是可以外放的基础工序,把锁边、压明线、衣片拼接、口袋缝製、还有塑编袋最后一道缝纯加固,这一类全单独列出来。”
  “另外,预估每个工序需要多少人手,以及不同熟练程度下一天能完成多少件。”
  老王推了推眼镜,立刻明白了老板的意图,“好嘞,陈老板放心,基础工序这部分的量不小,光是塑编袋的缝纯加固,仙降和万全那边的需求就大得惊人,简单易上手。”
  “行,你们赶紧弄,晚点送办公室给我。”陈光明马不停蹄,又找到了正拿著本子在车间里巡视、指点工人技巧的林雨溪。
  她的脸颊因为忙碌泛著红晕。
  “雨溪,辛苦一下。”
  陈光明把代工加工的计划和三天后的参观培训安排快速跟她讲了一遍,“三天后各村的骨干来看厂,主要是参观车间流水线和质检流程。”
  “厂里的秩序、工人的精神状態是关键,另外,需要你挑几个手快、脾气好、会教人的老工人,预备那天做讲解和现场演示,特別是那些標准化操作流程和常见的扣分点,要讲清楚標准,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门槛在哪里。”
  林雨溪认真听完,用力点头:“明百了,这是大事,我马上安排,秩序你放心,厂里一直都这样忙,大家也都习惯了质量要求,老工人我去挑,技术过硬说话清楚的,像周大娘、李婶子她们都很合適。”
  “好。还有,挑人这事我们定了大原则,寧慢勿滥。你心里要有个谱,代工加工的人也要能经过培训达到基本標准才行。”
  “前期准备几套最简单的练习样片和布料废料,预备给她们来学习时试手用。”陈光明补充道,目光扫过车间里整齐划一的动作,“让她们看到,在我们这儿,钱不是站著就能捡的,是要一点真功夫、一针一线干出来的。”
  安排好这两头,陈光明並未停留,他回到家,找到了刚指挥运输队卸完一车布料的陈父。
  “爹,运输队后面几天要机动点,可能隨时要接送人或者运送些教具样品,另外,过几天各村真要接活,布料辅料的点对点配送,量虽不大,但频次可能高,要確保及时、不耽误开工。”
  陈父把汗幣搭在脖子上,爽快地应承:“放心,我让余平盯著这事,车队就是跑腿的,保证隨叫隨到。”
  傍晚,吃过晚饭,陈家灯火通明的小院里也平添了几分紧张感。
  陈光明没有休息,而是伏在堂屋的八仙桌上,铺开了地图和老王刚送来的初步工艺分解清单以及名单册。
  他用不同顏色的笔,在地图上圈出报名村的位置,五丰村最近、柳树村靠河交通方便但有段土路难行、后山坳最远但场地宽大。
  旁边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著每个村適合的起步工序。
  离仙降近的五丰村显然更適合接塑编袋缝纯加固这种量大技术要求稍低的活。
  柳树村据说妇女针线活好,適合部分衣物拼缝。
  后山坳村子大,人手潜力足,初期可以接些更费工时的简单手缝任务。
  他对照著工艺清单和各村预估人手,开始拆分订单量,划分產能外包的比例。
  既要保证光明製衣厂核心订单的按时高质量交付和品牌声誉,又要让代工足以吸引並养活村里的合作户,这其中的平衡拿捏,比打一场硬仗更需要精密的计算和周全的考虑。
  林雨溪端了碗热汤轻轻放在他手边,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帮他整理核对一些工序明细表格。
  偶尔陈光明抬起头,两人交换一个不需要言语的眼神,便又各自投入忙碌,这份无声的陪伴让人满足。
  三天后。
  三家村光明製衣厂门口比往日更早地热闹起来。
  曹主任骑著他的二八大槓率先抵达。
  隨后是各村的人,也早早就都赶了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