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朕自会给你册封,奖你功劳(1 / 2)
薛仁贵伏在地上,只觉得背上早已被冷汗浸透。君王的猜忌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筋骨欲裂,连呼吸都变得无比艰难。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在这死寂的寢宫內,显得如此突兀。
他用沉默,来承受著这帝王之威的无情碾压,等待著那最终的裁决。
李世民冰冷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血肉,直视他的灵魂。见他只是伏地不语,李世民向前踏出半步,声音里的寒意更甚:
“怎么,无话可说了?那朕来问你。太子此前上奏,说他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断言必有刺王杀驾之事。你告诉朕,这天象,是他真的看到了,还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
这个问题比刚才的更加歹毒。说太子看到了,岂不是证明太子早有预谋?说太子没看到,那就是欺君之罪!薛仁贵只觉得喉头一阵发乾,他万万想不到,太子殿下当初的一句示警,竟会在此刻,成为悬在自己和东宫头顶的一柄利剑。
他將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艰难地吐出三个字:“臣……不知。”
“不知?” 李世民冷笑一声,追问道:“好一个不知!那你再告诉朕,太子平日在东宫,除了办他那个什么劳什子『长安大学』,印那些小说,在文学馆里收拢天下士子之心,他还做过些什么?他身边,都聚集了一些什么人?你,也是他收拢的人心之一,对吗?”
一连串的逼问,如同一阵密不透风的急雨,狠狠地砸向薛仁贵。每一个问题,都直指东宫结党营私之心。薛仁贵哑口无言,他只是一个武將,奉命行事,如何能知晓並评说太子殿下在朝政上的布局?任何一句辩解,都可能被视为巧言令色,反而坐实了罪名。
李世民看著他被问得体如筛糠的模样,目光骤然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要將眼前的一切都撕裂。他俯下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带著雷霆万钧之势,一字一句地说道:
“太子是不是让你做了两手准备?他让你带兵前来,若是朕安然无恙,你便是救驾的大功臣,为你,也为他东宫在军中搏一份天大的军功!若是……若是朕被这些突厥逆贼得手了,你带来的兵马,便是立刻掌控宫城,助他顺利登基的保障!甚至,他是不是还给了你第三道命令,若是刺客失手,便由你……”
“杀了朕?!”
最后三个字,如同三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地刺入薛仁贵的耳中。他浑身猛地一颤,再也承受不住这泰山压顶般的皇威与猜忌,只觉得胸中气血翻涌,万念俱灰。
一切的言语都已苍白无力。
他猛地抬起头,双目赤红,却一言不发,只是闷声道歉,而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將自己的头颅,狠狠地朝著身下的梨木地板磕了下去!
“咚!”
一声沉闷至极的巨响,在空旷的寢宫內骤然炸开!
那坚硬厚实的梨木地板,竟被他这捨命一撞,生生磕出了一道清晰的裂痕!而薛仁贵的额头,也瞬间皮开肉绽,鲜血顺著他的脸颊流淌下来,与他唇边的尘土混在一起,显得狼狈而又决绝。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李世民也为之一怔。他看著地板上的裂痕,又看著伏地不起、身躯微微颤抖的薛仁贵。烛光下,他清晰地看到,隨著薛仁贵身体的颤动,他左肩那刚刚止血的伤口,绷带下的血色又加深了几分,正缓慢而又坚定地向外渗透,染红了一大片明黄色的烛光。
那是为了救他,而留下的伤。
那是为了忠诚,而流出的血。
李世民的眼中,那如刀锋般的锐利和冰冷的猜忌,终於在这一刻,缓缓地消融了。他站在原地,沉默了良久,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又复杂的嘆息。
“唉……”
他摆了摆手,声音里恢復了一丝作为君主的温度,却依旧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起来吧。”
薛仁贵並未立刻起身,依旧伏在地上,仿佛在等待最终的审判。
李世民这才缓缓开口,说道:“看你的行为,是个忠心耿耿的。朕信你。今夜,若无太子之令,让你及时赶到,朕的江山社稷,的確危险。”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双深邃的眸子再次落在了薛仁贵的身上,其中意味,已然不同。
“回长安后,朕自会给你册封,奖你功劳。”
薛仁贵的额头依旧紧贴著那片被他自己撞裂的地板,君王的许诺在耳边迴响,他却丝毫不敢放鬆。
直到李世民说了一声“你先退下吧”,他才如蒙大赦,恭恭敬敬地叩首告退,带著一身的伤、满额的血,以及一颗仍在狂跳不已的心,退出了这片皇权的风暴中心。 ↑返回顶部↑
他用沉默,来承受著这帝王之威的无情碾压,等待著那最终的裁决。
李世民冰冷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血肉,直视他的灵魂。见他只是伏地不语,李世民向前踏出半步,声音里的寒意更甚:
“怎么,无话可说了?那朕来问你。太子此前上奏,说他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断言必有刺王杀驾之事。你告诉朕,这天象,是他真的看到了,还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
这个问题比刚才的更加歹毒。说太子看到了,岂不是证明太子早有预谋?说太子没看到,那就是欺君之罪!薛仁贵只觉得喉头一阵发乾,他万万想不到,太子殿下当初的一句示警,竟会在此刻,成为悬在自己和东宫头顶的一柄利剑。
他將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艰难地吐出三个字:“臣……不知。”
“不知?” 李世民冷笑一声,追问道:“好一个不知!那你再告诉朕,太子平日在东宫,除了办他那个什么劳什子『长安大学』,印那些小说,在文学馆里收拢天下士子之心,他还做过些什么?他身边,都聚集了一些什么人?你,也是他收拢的人心之一,对吗?”
一连串的逼问,如同一阵密不透风的急雨,狠狠地砸向薛仁贵。每一个问题,都直指东宫结党营私之心。薛仁贵哑口无言,他只是一个武將,奉命行事,如何能知晓並评说太子殿下在朝政上的布局?任何一句辩解,都可能被视为巧言令色,反而坐实了罪名。
李世民看著他被问得体如筛糠的模样,目光骤然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要將眼前的一切都撕裂。他俯下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带著雷霆万钧之势,一字一句地说道:
“太子是不是让你做了两手准备?他让你带兵前来,若是朕安然无恙,你便是救驾的大功臣,为你,也为他东宫在军中搏一份天大的军功!若是……若是朕被这些突厥逆贼得手了,你带来的兵马,便是立刻掌控宫城,助他顺利登基的保障!甚至,他是不是还给了你第三道命令,若是刺客失手,便由你……”
“杀了朕?!”
最后三个字,如同三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地刺入薛仁贵的耳中。他浑身猛地一颤,再也承受不住这泰山压顶般的皇威与猜忌,只觉得胸中气血翻涌,万念俱灰。
一切的言语都已苍白无力。
他猛地抬起头,双目赤红,却一言不发,只是闷声道歉,而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將自己的头颅,狠狠地朝著身下的梨木地板磕了下去!
“咚!”
一声沉闷至极的巨响,在空旷的寢宫內骤然炸开!
那坚硬厚实的梨木地板,竟被他这捨命一撞,生生磕出了一道清晰的裂痕!而薛仁贵的额头,也瞬间皮开肉绽,鲜血顺著他的脸颊流淌下来,与他唇边的尘土混在一起,显得狼狈而又决绝。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李世民也为之一怔。他看著地板上的裂痕,又看著伏地不起、身躯微微颤抖的薛仁贵。烛光下,他清晰地看到,隨著薛仁贵身体的颤动,他左肩那刚刚止血的伤口,绷带下的血色又加深了几分,正缓慢而又坚定地向外渗透,染红了一大片明黄色的烛光。
那是为了救他,而留下的伤。
那是为了忠诚,而流出的血。
李世民的眼中,那如刀锋般的锐利和冰冷的猜忌,终於在这一刻,缓缓地消融了。他站在原地,沉默了良久,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又复杂的嘆息。
“唉……”
他摆了摆手,声音里恢復了一丝作为君主的温度,却依旧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起来吧。”
薛仁贵並未立刻起身,依旧伏在地上,仿佛在等待最终的审判。
李世民这才缓缓开口,说道:“看你的行为,是个忠心耿耿的。朕信你。今夜,若无太子之令,让你及时赶到,朕的江山社稷,的確危险。”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双深邃的眸子再次落在了薛仁贵的身上,其中意味,已然不同。
“回长安后,朕自会给你册封,奖你功劳。”
薛仁贵的额头依旧紧贴著那片被他自己撞裂的地板,君王的许诺在耳边迴响,他却丝毫不敢放鬆。
直到李世民说了一声“你先退下吧”,他才如蒙大赦,恭恭敬敬地叩首告退,带著一身的伤、满额的血,以及一颗仍在狂跳不已的心,退出了这片皇权的风暴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