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朱由检(2 / 5)
怕子孙眾多日后难以分辨,朱元璋特意为诸子擬定了一套排行诗。
如此一来,只听姓名便知出自哪一支,不会混淆。
当初每子定下这二十字辈时,朱元璋尚觉不够,本想二十字用尽后重新轮迴一遍。
不料,**才至由字辈即位为帝,大明竟已……
恰好十个字,后面半数未被使用……
这……
未免太过迅速了吧?
摇摇头驱散杂念,朱元璋收回思绪,看向韩成道:“由字辈居第十,加上我们这一代,以及標儿他们的世代,不过十二辈而已。
十二代**,真的能繁衍出如此多人?”
明太祖並未怀疑韩成所言,只是韩成所述之数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即便亲耳所闻,朱元璋仍难以確信此为事实。仅隔十二代,真能繁衍至此规模?
听罢此问,朱標亦看向韩成。他虽知晓按韩成之言,朱氏族人数目確实庞大,但十二代间竟有如此多人,也令他心生疑虑。
“此话属实。”韩成回应道。
但他隨即意识到,仅凭言语解释显得单薄无力,於是沉思片刻后,想出一法。他打算让朱元璋父子感受些许数学上的震撼,用直观方式呈现结果,以增强视觉衝击。
“请稍候,很快你们便会信服我的话。”
韩成说完便向外走去。在朱元璋父子注视下,他迅速返回,一手持未燃尽的木炭,另一手提著半袋米。那袋子看来颇为沉重。
韩成將袋子放下,里面装著半袋米,隨后拿起炭块在地上绘图。不一会儿,便画出了十三个边长约半米的正方形。
將炭块拋开,洗净双手並擦乾后,韩成走向装著半袋米的袋子旁,从中取了一小把米。
朱元璋与朱標见状,皆觉困惑,不知韩成此举何意。为何要准备这些物品?他想藉此证明什么?
韩成说道:“**当年已有皇太子,而且年纪不小。
这十三个格子,象徵著十三代子孙。”
说完,他从手中取出一颗米,放入第一格中。
“这表示当今陛下这一代。”
接著他又数出二十六颗米,放进第二格里。
“这代表陛下的二十六个儿子。”
朱元璋父子已知韩成所为,但仍对最后一个格子是否能容纳二十万粒以上的米存疑。
韩成看向他们道:“太子有五子,若以每位藩王也生五子计,可否?”
朱元璋点头称是。想到自己有二十六子,成就非凡,他认为韩成每子只算五人的算法或许偏低。
“二十六人,每人五子便是百三十人。”
话音刚落,韩成便將二十六组、每组五个的小米堆整齐地放进第三个方格里。
“皇上的这些晚辈,假如按每人有五个子女计算,总共有六百五十人。” ↑返回顶部↑
如此一来,只听姓名便知出自哪一支,不会混淆。
当初每子定下这二十字辈时,朱元璋尚觉不够,本想二十字用尽后重新轮迴一遍。
不料,**才至由字辈即位为帝,大明竟已……
恰好十个字,后面半数未被使用……
这……
未免太过迅速了吧?
摇摇头驱散杂念,朱元璋收回思绪,看向韩成道:“由字辈居第十,加上我们这一代,以及標儿他们的世代,不过十二辈而已。
十二代**,真的能繁衍出如此多人?”
明太祖並未怀疑韩成所言,只是韩成所述之数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即便亲耳所闻,朱元璋仍难以確信此为事实。仅隔十二代,真能繁衍至此规模?
听罢此问,朱標亦看向韩成。他虽知晓按韩成之言,朱氏族人数目確实庞大,但十二代间竟有如此多人,也令他心生疑虑。
“此话属实。”韩成回应道。
但他隨即意识到,仅凭言语解释显得单薄无力,於是沉思片刻后,想出一法。他打算让朱元璋父子感受些许数学上的震撼,用直观方式呈现结果,以增强视觉衝击。
“请稍候,很快你们便会信服我的话。”
韩成说完便向外走去。在朱元璋父子注视下,他迅速返回,一手持未燃尽的木炭,另一手提著半袋米。那袋子看来颇为沉重。
韩成將袋子放下,里面装著半袋米,隨后拿起炭块在地上绘图。不一会儿,便画出了十三个边长约半米的正方形。
將炭块拋开,洗净双手並擦乾后,韩成走向装著半袋米的袋子旁,从中取了一小把米。
朱元璋与朱標见状,皆觉困惑,不知韩成此举何意。为何要准备这些物品?他想藉此证明什么?
韩成说道:“**当年已有皇太子,而且年纪不小。
这十三个格子,象徵著十三代子孙。”
说完,他从手中取出一颗米,放入第一格中。
“这表示当今陛下这一代。”
接著他又数出二十六颗米,放进第二格里。
“这代表陛下的二十六个儿子。”
朱元璋父子已知韩成所为,但仍对最后一个格子是否能容纳二十万粒以上的米存疑。
韩成看向他们道:“太子有五子,若以每位藩王也生五子计,可否?”
朱元璋点头称是。想到自己有二十六子,成就非凡,他认为韩成每子只算五人的算法或许偏低。
“二十六人,每人五子便是百三十人。”
话音刚落,韩成便將二十六组、每组五个的小米堆整齐地放进第三个方格里。
“皇上的这些晚辈,假如按每人有五个子女计算,总共有六百五十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