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若遇贤明之君,则或可有所进展(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遇贤明之君,则或可有所进展;但若遭庸碌之徒,別说进步,保住现有成果便属不易。
  寄希望於后代,未免太过冒险,其中变数难以掌控。
  还是依靠自身更为稳妥。
  因此,在我还健在且体能允许之际,必须尽力而为,多做一些实事!
  听到父亲这般讲,朱標便不再就此事多加劝諫。
  他清楚得很,自己的言语对父皇而言不过是耳旁风。
  以往若是遇到类似情况,即便无法说服朱元璋,朱標也会竭尽全力去劝解。然而如今,自从与韩成交谈后,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已悄然转变。
  宋濂及其他儒者长年累月灌输的理念,在他心中的束缚渐渐鬆动,仿佛即將摆脱这些桎梏。
  见朱標未如往常般爭执,朱元璋也颇感诧异。
  “標儿,你变了。”
  朱標闻言一怔。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何处不同?”
  朱元璋道:“不再一味篤信儒家那一套了。”
  朱標再次愣住,似乎真是如此。
  自己竟在不知不觉间有了这般改变。
  朱元璋微笑道:“標儿能有此变化,我甚是欣慰!
  儒家固然不错,终究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
  我先前学识浅薄,见识短浅,经歷有限。
  很多事情都未曾悟透。”
  回想从前,自汉武帝时期起,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大一统理念以及天人感应之说后,这些人便怀揣著某种企图。
  他们的目的就是藉助自己的学识,既为朝廷效力,又想约束皇权,甚至可以说是控制皇帝!
  他们渴望打造一根绳索,一座牢笼,把皇帝牢牢束缚,困於其中。
  遗憾的是,董仲舒碰上了汉武帝这样的**。
  享受了他的恩惠后,转眼间便將董仲舒精心织就的绳索与牢笼撕了个稀巴烂。
  然而,后来的许多皇帝却不像汉武帝这般强势。
  隨著时间推移,那绳索和牢笼並未完全消散。
  反而愈发牢固。
  儘管不乏有人能够挣脱出来,但最终能脱离的人始终寥寥无几。
  我原本是个粗人,娶了你娘之后,听她的话开始读书,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