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维多利亚使臣(1 / 2)
第268章 维多利亚使臣
“巴黎——·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回来了。””
穿著漂亮红色长袍的优雅中年男人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感慨著说道。
红袍中年人的旁边是个吊儿郎当又富有贵族风范的军装老头,老头听著红袍男人的话却是嘿嘿笑起来:
“莱维森大使离开是在七九年吧。”
“对,就是七九年,七年战爭都没能让我离开,新大陆战爭刚牵涉到卡佩,王国就密令让我回到维多利亚。”
前维多利亚驻卡佩大使莱维森一面点头回应老头,一面目不转睛的盯著前方宏伟漂亮的圣马丁门。
一面盯著,莱维森大使一面忍不住抱怨起来:“唉,我早说过,我们不应该同卡佩为敌一一维多利亚是海洋与新世界的霸主,卡佩则有欧洲最出色的陆战军官与士兵“为了那所谓的日耳曼尼亚士兵之国布鲁斯同卡佩王国关係恶化无疑是短视且错误的;为了新世界的那点小小总督特权,把那些城邦逼迫到反抗,最终同泰法、卡佩同时做对手更是错中之错。”
“现在好了,被我们扶持的日耳曼尼亚强邦被卡佩王国的科佩尼克击退、新大陆的康沃利斯也带著帝国的主力军团投降。”
“我又回到了巴黎,可这一次,却是为了签订一个失败的协议,並劝阻卡佩减轻对新大陆城邦的支援。”大使摊开手,用绝望又气恼的语气说著。
军装老头倒是气定神閒:“嘿,莱维森,別在意。日耳曼战爭的最后参与者、输家、贏家都只是卡佩与布鲁斯,帝国只是个有所偏好的中立方,这次持续七年的战爭除了已经被打烂的汉诺瓦我们可没什么损失。”
“呵,沃尔夫將军,汉诺瓦战爭可是陛下家族的封地,是直接绕过总督,向陛下供应年金的重地,这样的领地被打烂,大概率我们还要把它一起放在牌桌上,难道如此代价都不够大吗?”
莱维森大使冷笑一声,讥讽说道。
名为沃尔夫的老將同时也是先前在日耳曼尼亚的维多利亚军团最高指挥官,这个老头脸上咧起微笑:
“莱维森大使,您也说了,是陛下的领地,而不是帝国的重要利益。”
莱维森听到这句话一时默然,
同为辉格党的一员,他已经理解到沃尔夫將军的意思。
自百年前那场政变以来,帝国政府內逐渐形成两个派系:辉格与托利。
这两个名称在诞生之初都是贬低恶语,一者意为叛乱者;二者意为强盗。
其意义当然与其诞生之初的政见息息相关:前者更支持限制王权,排挤天主教派;后者则表示其维护世袭君权,全力支持天主教国王。
在两党漫长的相互攻伐中,这两个起初是侮辱名的称呼渐渐成了各自標籤。而標籤的底色经过百年浮沉犹未改变:
辉格党贴近新贵族,近年来策略偏向扩张、贸易与霸权。托利党则多数王党与土地贵族,更侧重於维护传统秩序。
近段时间,帝国牵涉的战爭就能轻鬆看出两党底色。
日耳曼战爭的进行是在辉格党资助下推动的,其目的除却一如既往的大陆均衡,还有就是为了藉助布鲁斯牵制卡佩、哈布斯堡乃至大陆东部日益强盛的巨熊露西亚,
凭藉这一牵制战略,王国能更轻易应对天竺洋、新世界与红土大陆开始尝试同它爭夺海外领的列国,受金融业大亨、工商业大鱷与新贵族、新教徒支持的多数辉格党成员藉此战役既能维护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献金的眾多海外领,並向著其他强国的领地进行更深的贸易扩张。
假如说,日耳曼战爭的结束不是如今尷尬模样,而是卡佩王国被打到大获全败失去欧陆仲裁者的辉光,布鲁斯王国获得唯一胜利者的荣誉但实际元气大伤。
维多利亚將能赚的盆满体满,辉格党也能藉此胜利把前党魁死去后日益开始分化的政党重新稳固,重新抢回被托利党趁著混乱抢走的执政党身份。
可惜,某个名为科佩尼克的卡佩人终止了这一切。
唯一让辉格党成员庆幸的是,他们还只算是玩脱,托利党的行径可就是搞砸了:
新世界对自由城邦联盟的战爭是托利党主导的,而辉格党则持反对態度。 ↑返回顶部↑
“巴黎——·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回来了。””
穿著漂亮红色长袍的优雅中年男人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感慨著说道。
红袍中年人的旁边是个吊儿郎当又富有贵族风范的军装老头,老头听著红袍男人的话却是嘿嘿笑起来:
“莱维森大使离开是在七九年吧。”
“对,就是七九年,七年战爭都没能让我离开,新大陆战爭刚牵涉到卡佩,王国就密令让我回到维多利亚。”
前维多利亚驻卡佩大使莱维森一面点头回应老头,一面目不转睛的盯著前方宏伟漂亮的圣马丁门。
一面盯著,莱维森大使一面忍不住抱怨起来:“唉,我早说过,我们不应该同卡佩为敌一一维多利亚是海洋与新世界的霸主,卡佩则有欧洲最出色的陆战军官与士兵“为了那所谓的日耳曼尼亚士兵之国布鲁斯同卡佩王国关係恶化无疑是短视且错误的;为了新世界的那点小小总督特权,把那些城邦逼迫到反抗,最终同泰法、卡佩同时做对手更是错中之错。”
“现在好了,被我们扶持的日耳曼尼亚强邦被卡佩王国的科佩尼克击退、新大陆的康沃利斯也带著帝国的主力军团投降。”
“我又回到了巴黎,可这一次,却是为了签订一个失败的协议,並劝阻卡佩减轻对新大陆城邦的支援。”大使摊开手,用绝望又气恼的语气说著。
军装老头倒是气定神閒:“嘿,莱维森,別在意。日耳曼战爭的最后参与者、输家、贏家都只是卡佩与布鲁斯,帝国只是个有所偏好的中立方,这次持续七年的战爭除了已经被打烂的汉诺瓦我们可没什么损失。”
“呵,沃尔夫將军,汉诺瓦战爭可是陛下家族的封地,是直接绕过总督,向陛下供应年金的重地,这样的领地被打烂,大概率我们还要把它一起放在牌桌上,难道如此代价都不够大吗?”
莱维森大使冷笑一声,讥讽说道。
名为沃尔夫的老將同时也是先前在日耳曼尼亚的维多利亚军团最高指挥官,这个老头脸上咧起微笑:
“莱维森大使,您也说了,是陛下的领地,而不是帝国的重要利益。”
莱维森听到这句话一时默然,
同为辉格党的一员,他已经理解到沃尔夫將军的意思。
自百年前那场政变以来,帝国政府內逐渐形成两个派系:辉格与托利。
这两个名称在诞生之初都是贬低恶语,一者意为叛乱者;二者意为强盗。
其意义当然与其诞生之初的政见息息相关:前者更支持限制王权,排挤天主教派;后者则表示其维护世袭君权,全力支持天主教国王。
在两党漫长的相互攻伐中,这两个起初是侮辱名的称呼渐渐成了各自標籤。而標籤的底色经过百年浮沉犹未改变:
辉格党贴近新贵族,近年来策略偏向扩张、贸易与霸权。托利党则多数王党与土地贵族,更侧重於维护传统秩序。
近段时间,帝国牵涉的战爭就能轻鬆看出两党底色。
日耳曼战爭的进行是在辉格党资助下推动的,其目的除却一如既往的大陆均衡,还有就是为了藉助布鲁斯牵制卡佩、哈布斯堡乃至大陆东部日益强盛的巨熊露西亚,
凭藉这一牵制战略,王国能更轻易应对天竺洋、新世界与红土大陆开始尝试同它爭夺海外领的列国,受金融业大亨、工商业大鱷与新贵族、新教徒支持的多数辉格党成员藉此战役既能维护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献金的眾多海外领,並向著其他强国的领地进行更深的贸易扩张。
假如说,日耳曼战爭的结束不是如今尷尬模样,而是卡佩王国被打到大获全败失去欧陆仲裁者的辉光,布鲁斯王国获得唯一胜利者的荣誉但实际元气大伤。
维多利亚將能赚的盆满体满,辉格党也能藉此胜利把前党魁死去后日益开始分化的政党重新稳固,重新抢回被托利党趁著混乱抢走的执政党身份。
可惜,某个名为科佩尼克的卡佩人终止了这一切。
唯一让辉格党成员庆幸的是,他们还只算是玩脱,托利党的行径可就是搞砸了:
新世界对自由城邦联盟的战爭是托利党主导的,而辉格党则持反对態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