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正道不孤啊!(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洪承畴这些小人,吃相太难看了!
  陕甘寧夏的盐池盐井强行占了去,中饱私囊不说,现在还越境把手伸向山西解池!
  此等乱政不除,此等贪鄙臣不除,国將不国,民不聊生啊!”
  左光斗脸色变了变。
  皇上决定把各处盐政收回“国有”,以官办形式专司盐政,进而以盐税囊助九边粮。
  左光斗初闻此政,也觉得是乱政。
  可是在延安知府任上,协助巡抚延绥兼寧夏的洪承畴,办理过榆林镇和寧夏镇的粮后,才逐渐明白真相。
  此前国朝盐政乱象纵生,积弊累累,黑得不能再黑,
  一千五百万两盐税银子,朝廷能收到一百五十万两已经是阿弥陀佛,其余一千三百五十万两银子被盐政官员、地方縉绅世家,以及方方面面的各路人马瓜分乾净。
  所以九镇边军餉银一欠再欠,扬州十大盐商却富可敌国,蒲州汾阳尽出豪族..
  现在皇上新盐政,再浪费,朝廷能把一千五百万两盐税银子收上来一千二三百万两,就算拿出来一半,六七百万两银子给边军发餉银,都足以让数十万边军士气大振,军心稳定。
  看明白这些问题的本质后,左光斗逐渐赞同皇上的新盐政,进而开始赞同其它新政。
  这些才是利国益民的良策!
  现在听说杨涟要拉著自己上疏弹劾,阻止西北局接管河东盐司,收解池盐场,左光斗心里五味俱杂。
  他坚信杨涟是真心为国为民,
  但是很可惜,杨涟坚持的,愿意用生命去维护的那条道路,可能是错误的。
  当初,自己也坚持著这条路。
  现在,他看清楚了前方,走到另外一条正確的道路,而杨涟还在坚持著那条老路。
  在左光斗看来,此时的同科旧友,就像是一头被蒙著眼睛,被人怂渔唆使向前走的驴子,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却显得有些可悲可怜。
  左光斗等杨涟慷慨陈词说完,没有出声反对,只是说:“大洪兄,此事关係重大,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没错,弹劾王家楨、洪承畴这两个在陕甘胡作为非、倒行逆施的侯臣,確实不是小事,需要好好考虑,至少要把罪名想好。
  杨涟相信一起蹲过詔狱的战友左光斗,欣然道:“没问题,我暂且等两日,等你考虑好了,我们再联手上疏,一起除暴安良,为国锄奸!”
  杨涟回去后,冥思苦想了半天,到了晚上挥毫写下一篇雄迈豪壮的弹劾疏文,洋洋洒洒千余字,遍数王家楨、洪承畴等侯臣在陕甘种种罪行..:
  杨涟在疏文里进一步指出,由於这几个侯臣的乱政,陕甘已经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士绅怨声载道,边军更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他在疏文后半部分大声疾呼,王家楨和洪承畴是他勘查出来,陕西最大最坏的两个贪官劣吏,
  再任由他们横行乱政下去,陕甘將烽火遍地,不復为明土。
  杨涟结尾血泣皇上,立即將王家楨、洪承畴等侯臣斩首,传陕甘寧各州县,撤罢西北局这不符祖制朝律的有司,废除西北局这一年来的种种暴征横敛、鱼肉百姓、与民爭利的苛政...
  杨涟放下毫笔,小心地吹乾草稿上的墨跡,又反覆读了十余遍,边读边修改,一直改了两天,
  改到他心满意足。
  这才拿出正式纸张,按照格式工工整整誉写一遍,签上画押,盖上官印,成为一封正式上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