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朕能怎么办?只能原谅了(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杨涟弹劾奏章,大部分都是无中生有,他自己臆想的诸多罪名,臣不屑一顾。不过其中解池盐场一事,臣想自辨。”
  朱由校没有出声,继续听著。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的解池盐场,供应山西、河南、陕西等地用盐,还有很大一部分从大同等关口,贩卖至漠南草原。
  万历四十七年,河东销核盐引六百二十万引,销出盐一万两千四百万斤,仅次於两淮七百零五万引盐引,以及一万四千一百零五万斤的销盐。
  可是缴纳的盐税呢?
  万历四十七年,两淮好岁还缴纳了一百万两银子盐税,河东却只有不到四十万两银子的盐税,天启五年秋,袁世振奉詔组建淮东盐业公司,整肃两淮盐政,到天启六年秋,上缴盐九百七十一万圆银幣,合计金银六百五十一万两,使得平辽大业粮餉无忧..
  皇上,河东盐司出盐,不输淮东盐司,它的盐税,应该能撑起西北的一片天。
  除了边戎兵备,地方兴农、水利、賑灾、教化、卫健等诸多仁政也可一一推行。
  可是到天启五年,河东盐司还是只上缴了六十一万两银子的盐税,还恬不知耻地表功...”
  洪承畴一脸正色,慷慨激昂。
  他脸型削瘦,身材不高,偏瘦,但是说话的时候自带一股气势,“皇上,他杨涟身为朝廷御史,有体察民情、剔弊发奸、除豪蠹、振纲立纪之责。
  他却不分青红皂白,既不去河东查核帐簿,又不去解池走访盐户,听信一些所谓正道之士的风言风语,就罗织罪名,上奏弹劾臣。
  皇上,杨涟此举不仅有负皇恩,有负朝廷重託,更是肆意破坏皇上在西北的方略。此等胡言乱语,不切实际、误国殃民的虚妄弹劾,臣深恨之!”
  不愧是能在青史留名的人物,他的自辨十分老道。
  其它的不多说,只抓住最关键的一点。
  河东盐司的盐税。
  这个老小子摸透了朕的心思。
  朱燮元、傅宗龙的西南局今年开春,已经在四川敘永、贵州水西开打了。
  坐镇贵阳的西南局制置副使、川黔都司都指挥使侯朝柱,指挥四路兵马陆续到位,切断敘永、
  水西与外界的交通,断绝粮食、盐巴、布、铁器、药材流向安氏和奢氏控制区。
  摆明了先围困,困得安氏奢氏窘穷不堪,人心涣散,再一举进攻。
  西南局为什么敢打了?
  因为西南局奉詔把川盐全部接管,成立了四川盐业公司,把川盐盐税掌控在西南局手里。
  朱变元、傅宗龙腰包里有钱了,胆气一下子就上去了。
  西北局呢?
  情况比西南复杂,牵涉地域更广,需要的钱粮更多。
  可西北局到现在只掌握了陕西、甘肃几个不大不小的盐场,收的盐税都是苍蝇腿,跟解池盐场那条肥羊腿根本没法比!
  河东盐司为什么这么难办?
  因为它背后站著晋商和晋党,自己最初是不想跟他们撕破脸,只想稳住他们,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来添乱。
  要知道,晋商从国朝初年就有一言不合引蒙古人寇边的传统。利用蒙古人来逼迫朝廷对他们的违禁走私睁只眼闭只眼,是晋商们有恃无恐的法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