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鸡跟鸭讲?(2 / 4)
李邦华看了他一眼,欣然应道:“好。”
两人转进另外一条道,和其他人一样,在假山、枯树和亭阁间若隱若现。
“皇上召开的这个兴明会第一次大会,有意思。”
“別出心裁,耳目一新。”
“孟阁评价如此之高,让老夫没有想到。你说,这跟此前的朝议会相比,如何?”
李邦华笑了,连连摆手:“节寰公,你这是把晚辈架在火炉上烤啊。”
“孟阁,私下閒聊,不出你我之耳,何惧流言?莫非你对老夫人品信不过?”
李邦华连忙说:“哪里,哪里。
节寰公的人品,天下有数,学生怎么敢信不过?”
袁可立双手笼在袖子里,歪头看著李邦华,鼻嘴喷著白气,鼻子突然猛吸了两下。
“既然你信,那你说。”
李邦华缓缓说道:“节寰公,以前看朝议大会,无非是一群鸡和鸭,为了羊如何吃饱草,以及如何不为羊圈外面的豺狼吃掉,爭论不休。”
袁可立乐了,“如何讲?”
“鸡跟鸭吵,吵闹的话题却是羊。看著热闹沸腾,实际上却是鸡跟鸭吵,吵得不知所云。”
袁可立忍不住大笑,笑声震得路边枯树上廖寥数片枯叶,瑟瑟发抖,仿佛下一息就会掉下来。
周围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也听到了他的笑声,忍不住抬头往这边张望。
“孟间,那我们参加的这次兴明会第一次大会,又如何?”
“节寰公,这次御前会议叫兴明会第一次大会与制置司扩大会议。”
“嗯,横幅上一行字,从左写到右,写得满满当当的。”
“学生觉得,这次会议才是真正议国是、定国策的会议。”
“何以见得?”
“此次会议,与会人士共计一百五十六人,这些人看著粗鄙,实际都是各行各业的翘首。
比如南安郑芝龙、定海谢兴国是东海商贾,虽然四书五经不通,但说起海外商贸,却头头是道,理財冢宰如毕景会、堵牧子都敬佩不已..,王乙虎、刘、黑云龙,虽为中低级军官,军功不及萧季馨(萧如薰)、毛振南(毛文龙),但前敌如何殊死拼死,士兵们为何会奋勇向前,为何会认为某仗会输,某战会贏,却说得头头是道,连卢建斗、孙伯雅都讚嘆不已..:
许瀚文、梁世茂,虽为商贾工匠出身,但是近万人的纺厂和煤矿铁厂,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天织出的布抵得上松江府其它州县;一天出的钢铁,抵得上大明其它各地总和这些人的发言,都是出自实践,可谓是真知灼见,与此前朝议大会上的夸夸其谈,天壤之別!”
李邦华深有感触道:“节寰公,学生在报国讲习所进修三个月,赴任天津,又时时牢记皇上的教诲,务实勤勉,以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实务,看待问题;以科学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觉脱胎换骨..
以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却觉得站在山峰之巔,突破厚重云雾,明见千里。
可是这次参加会议,听了诸位发言,还是有一种醍醐灌顶、振聋发的感觉。
节寰公,学生心里除了欣喜,还有震撼..:”
听著李邦华的话,袁可立缓缓点头。 ↑返回顶部↑
两人转进另外一条道,和其他人一样,在假山、枯树和亭阁间若隱若现。
“皇上召开的这个兴明会第一次大会,有意思。”
“別出心裁,耳目一新。”
“孟阁评价如此之高,让老夫没有想到。你说,这跟此前的朝议会相比,如何?”
李邦华笑了,连连摆手:“节寰公,你这是把晚辈架在火炉上烤啊。”
“孟阁,私下閒聊,不出你我之耳,何惧流言?莫非你对老夫人品信不过?”
李邦华连忙说:“哪里,哪里。
节寰公的人品,天下有数,学生怎么敢信不过?”
袁可立双手笼在袖子里,歪头看著李邦华,鼻嘴喷著白气,鼻子突然猛吸了两下。
“既然你信,那你说。”
李邦华缓缓说道:“节寰公,以前看朝议大会,无非是一群鸡和鸭,为了羊如何吃饱草,以及如何不为羊圈外面的豺狼吃掉,爭论不休。”
袁可立乐了,“如何讲?”
“鸡跟鸭吵,吵闹的话题却是羊。看著热闹沸腾,实际上却是鸡跟鸭吵,吵得不知所云。”
袁可立忍不住大笑,笑声震得路边枯树上廖寥数片枯叶,瑟瑟发抖,仿佛下一息就会掉下来。
周围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也听到了他的笑声,忍不住抬头往这边张望。
“孟间,那我们参加的这次兴明会第一次大会,又如何?”
“节寰公,这次御前会议叫兴明会第一次大会与制置司扩大会议。”
“嗯,横幅上一行字,从左写到右,写得满满当当的。”
“学生觉得,这次会议才是真正议国是、定国策的会议。”
“何以见得?”
“此次会议,与会人士共计一百五十六人,这些人看著粗鄙,实际都是各行各业的翘首。
比如南安郑芝龙、定海谢兴国是东海商贾,虽然四书五经不通,但说起海外商贸,却头头是道,理財冢宰如毕景会、堵牧子都敬佩不已..,王乙虎、刘、黑云龙,虽为中低级军官,军功不及萧季馨(萧如薰)、毛振南(毛文龙),但前敌如何殊死拼死,士兵们为何会奋勇向前,为何会认为某仗会输,某战会贏,却说得头头是道,连卢建斗、孙伯雅都讚嘆不已..:
许瀚文、梁世茂,虽为商贾工匠出身,但是近万人的纺厂和煤矿铁厂,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天织出的布抵得上松江府其它州县;一天出的钢铁,抵得上大明其它各地总和这些人的发言,都是出自实践,可谓是真知灼见,与此前朝议大会上的夸夸其谈,天壤之別!”
李邦华深有感触道:“节寰公,学生在报国讲习所进修三个月,赴任天津,又时时牢记皇上的教诲,务实勤勉,以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实务,看待问题;以科学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觉脱胎换骨..
以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却觉得站在山峰之巔,突破厚重云雾,明见千里。
可是这次参加会议,听了诸位发言,还是有一种醍醐灌顶、振聋发的感觉。
节寰公,学生心里除了欣喜,还有震撼..:”
听著李邦华的话,袁可立缓缓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