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死在哪不重要,埋在哪很重要(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坐在上首的刘彻要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作为天子,刘彻现在有两个问题要考虑。
  第一个问题,大汉是否能按照后世的政法大学,建立一座类似的学堂,为大汉进行人才培养。
  刚刚天幕可是展现了几千乃至上万人的画面,这一个大学的人都赶的上汉家所有人才。
  第二个问题,就连张汤作为臣子的墓都被考古了,自己的茂陵难道还能逃过考古?
  一想到自己在茂陵存下的那些奇珍异宝,刘彻就心痛的无法呼吸,那都是他的钱啊。
  “传令:召集五经博士研究一下大汉该如何建立大学,进行培养人才。
  其次,给朕的茂陵再派点人,把朕的茂陵给守好了。”
  刘彻说到最后有点气急败坏,虽然守陵卫会隨著大汉亡而消失,但他绝不允许现在就出事。
  三国时期
  曹老板看著天幕中的考古行为,这不就是他手下摸金校尉干的事情嘛?
  后世子孙不要以为你换了个考古名字,我曹某人就认不出来考古的行为跟摸金有点像。
  不过,好像考古这个词更好一点,这就叫继往圣之绝学。
  曹老板越想越觉得自己做的对,他决定將摸金校尉进行改编,借鑑后世子孙的优秀成果。
  以后这支军队就叫做“大汉考古工作研究所”!
  至於为什么不叫作魏王考古工作研究所?
  因为他曹操是大汉的丞相,就算是进封魏王,也不能忘记初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啊,他为了大汉真是操碎了心。
  ......
  【张汤,汉武帝刘彻时期的三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御史大夫,一生克己奉公,是清官,也是酷吏。】
  【其个人经歷奇蹟复杂而传奇,少年时因审鼠而扬名,直到汉武帝的陈皇后巫蛊之案让张汤一战成名。】
  【作为秦汉时期法家代表之一,张汤对华夏法制的贡献就是修订政律。
  通过“原心论罪”的方法判断行为人主观动机,开创了华夏法律儒家化的先河。】
  【张汤与赵禹编撰的《越宫律》、《朝律》等律法著作,也是研究秦汉法律主要参考文献。】
  秦始皇时期
  看著天幕李斯都快要哭了,他未来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名留青史和遗臭万年之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遗臭万年。
  看看这法家子弟张汤干的事情,別人怎么记录张汤是酷吏,但张汤真的有对律法有推进,且整理成书,更妙的是葬的还好。
  张汤的身前身后,该享受到的都享受到了,他李斯从现在起就要以张汤这个法家弟子为榜样。
  “陛下,李斯建议抽调精锐秦吏,建立大秦政法大学堂,为大秦培养治国人才。”
  “可,大秦以法立国,以秦吏为骨,此事关係我大秦的基业。”
  嬴政很满意李斯的主观能动性,如今状態的李斯让他想起了初见李斯的时候,那种对理想的追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