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家国终有舍与取(4 / 5)
“俺可不介意给自己再换个姐夫!大姐,你没意见吧?”
这赤裸裸的警告,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盆冰水,将彭有田心头那点因“皇亲国戚”身份可能带来的小得意和小算盘浇了个透心凉。他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还是大姐反应快,连忙一把攥住丈夫的胳膊,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连声道:
“不敢!不敢的!三郎你放心!有田他绝不敢!俺们就是去做事的,绝不敢坏了你的事。有田,快!快给三郎敬酒!表个态!”
彭有田这才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端起酒盅,声音都有些发颤,道:
“是……是!元帅……哦,不,不,三郎放心,俺……俺去了荣军社,一定规规矩矩,老实听周都事的安排,绝不敢有半点歪心思,若有违逆,天打雷劈!”
说罢,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仿佛在饮下一杯保证书。
石山点头,喝下酒盏中的酒,神色稍缓,但眼神依旧锐利。
这番话并非虚言恫吓,他需要亲族作为某种象征性的“压舱石”,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亲族成为他事业上的蛀虫或绊脚石。
规矩必须立在前头,哪怕难听,也总比事后撕破脸皮杀人立威,既丢面子又丢性命要好得多。
亲情,在权力和基业面前,有时脆弱得不堪一击。
几个成年人的“正事”总算谈完,席间的气氛却更加沉闷了。石山目光转向自他回来后,就一直努力尽量降低存在感,几乎将脸埋在饭碗里的六弟石顺。
“六郎。”
石山尽量放柔了语气,和颜悦色地询问道:
“今日叶夫子讲的课,感觉如何?”
六弟原本和石三一样,就按排行取名石六,石山为他改了现在的名石顺,只有十三岁,被石山安排进了羽林营,今日是特批了假才能回家团聚。
石顺比石山小七岁,原本对从小就疼自己的三哥感情较深,来合肥之前还有颇多期待。
但真见到了石山,他却对这个执掌百万军民生杀大权的三哥,感到极度陌生,充满了本能的畏惧。此刻,被石山点名,他吓得差点把筷子掉桌上,慌忙抬起头,小脸紧张得发白,道:
“叶,叶夫子的课,很,很好。”
石顺生怕石山追问具体学了什么,自己答不上来更显笨拙,忙不迭地补充道:
“营里的兄弟姐妹都爱听,说叶夫子懂的可多了!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可,可俺才刚开蒙识字不久,好多话都听不懂,只觉得叶夫子很厉害!
可究竟厉害在哪?俺,俺也说不上来……”
听说话就知道,石顺天赋其实不差,只是错过了开蒙学习的最佳年龄,在石山面前越发拘束。
他口中的叶夫子,正是叶兑。
石山班师回到合肥,处理完紧急公务后,便分别接见了此次迎接他亲族有功的周闻道、云和卞元亨三人。
在接见前,施耐庵就对卞元亨赞不绝口,称其“徒手搏杀巨虎”“智勇双全”“诗文造诣远在施某之上”;邵荣也如实汇报了卞元亨在泗州“飞身夺敌船,白衣震群寇”的壮举。
事实证明,卞元亨确实名不虚传。
一番深谈下来,石山见卞元亨见识谈吐,胸襟抱负都让他极为欣赏,本有意将卞元亨留在捧月卫。卞元亨却认为捧月卫短期内恐无大战,希望能到战事频仍的第一线去历练。
石山从其志,将卞元亨安排到更需要猛将的忠武卫。
临行前,卞元亨郑重地向石山推荐了叶兑。 ↑返回顶部↑
这赤裸裸的警告,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盆冰水,将彭有田心头那点因“皇亲国戚”身份可能带来的小得意和小算盘浇了个透心凉。他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还是大姐反应快,连忙一把攥住丈夫的胳膊,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连声道:
“不敢!不敢的!三郎你放心!有田他绝不敢!俺们就是去做事的,绝不敢坏了你的事。有田,快!快给三郎敬酒!表个态!”
彭有田这才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端起酒盅,声音都有些发颤,道:
“是……是!元帅……哦,不,不,三郎放心,俺……俺去了荣军社,一定规规矩矩,老实听周都事的安排,绝不敢有半点歪心思,若有违逆,天打雷劈!”
说罢,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仿佛在饮下一杯保证书。
石山点头,喝下酒盏中的酒,神色稍缓,但眼神依旧锐利。
这番话并非虚言恫吓,他需要亲族作为某种象征性的“压舱石”,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亲族成为他事业上的蛀虫或绊脚石。
规矩必须立在前头,哪怕难听,也总比事后撕破脸皮杀人立威,既丢面子又丢性命要好得多。
亲情,在权力和基业面前,有时脆弱得不堪一击。
几个成年人的“正事”总算谈完,席间的气氛却更加沉闷了。石山目光转向自他回来后,就一直努力尽量降低存在感,几乎将脸埋在饭碗里的六弟石顺。
“六郎。”
石山尽量放柔了语气,和颜悦色地询问道:
“今日叶夫子讲的课,感觉如何?”
六弟原本和石三一样,就按排行取名石六,石山为他改了现在的名石顺,只有十三岁,被石山安排进了羽林营,今日是特批了假才能回家团聚。
石顺比石山小七岁,原本对从小就疼自己的三哥感情较深,来合肥之前还有颇多期待。
但真见到了石山,他却对这个执掌百万军民生杀大权的三哥,感到极度陌生,充满了本能的畏惧。此刻,被石山点名,他吓得差点把筷子掉桌上,慌忙抬起头,小脸紧张得发白,道:
“叶,叶夫子的课,很,很好。”
石顺生怕石山追问具体学了什么,自己答不上来更显笨拙,忙不迭地补充道:
“营里的兄弟姐妹都爱听,说叶夫子懂的可多了!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可,可俺才刚开蒙识字不久,好多话都听不懂,只觉得叶夫子很厉害!
可究竟厉害在哪?俺,俺也说不上来……”
听说话就知道,石顺天赋其实不差,只是错过了开蒙学习的最佳年龄,在石山面前越发拘束。
他口中的叶夫子,正是叶兑。
石山班师回到合肥,处理完紧急公务后,便分别接见了此次迎接他亲族有功的周闻道、云和卞元亨三人。
在接见前,施耐庵就对卞元亨赞不绝口,称其“徒手搏杀巨虎”“智勇双全”“诗文造诣远在施某之上”;邵荣也如实汇报了卞元亨在泗州“飞身夺敌船,白衣震群寇”的壮举。
事实证明,卞元亨确实名不虚传。
一番深谈下来,石山见卞元亨见识谈吐,胸襟抱负都让他极为欣赏,本有意将卞元亨留在捧月卫。卞元亨却认为捧月卫短期内恐无大战,希望能到战事频仍的第一线去历练。
石山从其志,将卞元亨安排到更需要猛将的忠武卫。
临行前,卞元亨郑重地向石山推荐了叶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