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军政皆通张九四(3 / 4)
他大步走到阵前,面对麾下将士,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清晰地传遍安静的军阵,道:
“诸位弟兄!咱们来得急,来不及打制攻城的大家伙!想砸开这泰州城,夺了里面的粮饷金银,博取以后的大富贵,就只能全靠咱们手里的盐船、竹筏和澡盆了!”
张士诚猛地抽出腰刀,指向黑暗中巍峨的泰州城墙,吼道:
“待会攻城,我张九四冲第一个!是爷们的,想发财的,不怕死的,就跟着我冲!破了城,里面的东西,任取任拿!”
张士德、张士信、李伯升、潘元绍、吕珍等将领无不被他的豪气感染,纷纷热血上涌,请命先锋。但张士诚大手一挥,坚持要亲率第一波突击队。
他制定的战术简单却实用,将湿泥厚厚地糊在盐船、竹筏和澡盆底部,将其倒扣举起,便形成了一面面移动的简易盾牌,能有效抵挡箭矢和抛掷物。
队伍顶着这些“盾牌”抵近城门后,便以草料火油,烧穿城门。
在张士诚的亲自带领下,起义军冒着城上零星射下的箭矢,成功地推进至东城门下。干柴草料被迅速堆起,火油泼上,一支火把扔过去,烈焰“轰”地一声冲天而起,迅速吞噬了包铁的厚重城门!
但张士诚还是低估了州城城门的坚固程度。大火虽烈,却一时难以将其烧穿毁坏。而城上的守军在军官督战下,也开始疯狂地向城洞口抛洒沙土、倾倒凉水,奋力扑救火焰。
起义军缺乏重型远程武器,仅有的少量竹弓劣箭,对城上守军的压制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在对方的劲弩硬弓还击下,不断出现伤亡,攻势为之一滞。
就在这危急关头,张士诚透过城头纷乱的火光,看到了正在城门楼附近大声呼喝指挥救火堵门的判官李华甫。
他纵横淮东多年,三教九流结交甚广,曾也是李华甫的座上宾,深知其底细过往。脑中灵光一闪,顿时计上心来,当下运足中气,朝着城头高声喊道:
“城上的可是李华甫李二哥?!故人张九四在此!李二哥可还记得王克柔王大哥否?!”
正在全力组织防御的李华甫闻声,如遭雷击,动作猛地一滞,脸色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王克柔亦是泰州豪杰,家资丰厚的他却仗义疏财,尤喜结交江湖豪杰和游侠浪荡子,在本地极有人望。因见元廷腐败,民不聊生,便暗中聚众,欲图大事。
不料大事未成,便先走漏了消息,被高邮知府李齐察觉,设计将其捕获下狱。
李华甫本是泰州本地有名的好汉,往日多受王克柔恩惠,更曾参与其举事密谋。王克柔被捕后,李华甫生怕自己被王克柔供出,心一横,便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欲强行劫狱救人。
彼时,正值石山在滁州大败元军,威震江淮,淮东路宣慰司兵力空虚,害怕红旗营乘胜东进,急调高邮府兵马南下护卫扬州治所江都城。
高邮知府李齐担心李华甫闹大,导致局势不可收拾,急忙将王克柔解往江都大牢监押。
而李华甫则趁官府兵力空虚之机迅速壮大,麾下聚拢了数千人马,一度成为淮东路的心腹大患。
直到淮南行省成立,首任淮南平章政事晃火儿不急于稳定内部,以集中力量对抗红旗营,才授意李齐招安了李华甫,许以泰州判官之职。
这件轰动一时的招安事件,就发生在半年前。
李华甫以受招安反贼身份入仕,本就根基浅薄,在官场上备受猜忌。今日张士诚竟能悄无声息兵临城下,州尹赵世安第一时间便怀疑李华甫暗中勾结张士诚!
此刻被张士诚于两军阵前公然道破这层最为敏感的过往,李华甫顿时心乱如麻,冷汗涔涔而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张士诚在城下看得分明,知道李华甫已然心动,便趁热打铁,声音更加洪亮,字字句句直叩李华甫心扉:
“李二哥!即便你受了招安,做了这判官,这半年来,可曾有过一天安生日子?可曾真正被那些官老爷当自己人看待?
今日我张九四突然出现在此,不管你之前有无过错,这失察之罪、通匪之嫌,你便绝对逃不掉!即便你侥幸守住了城池,可我若安然退去,你无有斩获战功向上面交代,仍会被拉出来治罪!”
张士诚顿了顿,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道:
“想当年,李二哥你纵横江湖,快意恩仇,是何等英雄!今日却沦为朝廷鹰犬,仰人鼻息,动辄得咎。如今天下已经大乱,朝廷十万精锐都在徐州被石景行一战尽灭。
蒙元气数已尽,分明就是必亡之局!李二哥你是明白人,何苦再为这苟延残喘的鞑子朝廷卖命?不如就此反了!开了这城门,你我兄弟共聚大义,共享富贵,打出一片新天地,岂不快哉?!” ↑返回顶部↑
“诸位弟兄!咱们来得急,来不及打制攻城的大家伙!想砸开这泰州城,夺了里面的粮饷金银,博取以后的大富贵,就只能全靠咱们手里的盐船、竹筏和澡盆了!”
张士诚猛地抽出腰刀,指向黑暗中巍峨的泰州城墙,吼道:
“待会攻城,我张九四冲第一个!是爷们的,想发财的,不怕死的,就跟着我冲!破了城,里面的东西,任取任拿!”
张士德、张士信、李伯升、潘元绍、吕珍等将领无不被他的豪气感染,纷纷热血上涌,请命先锋。但张士诚大手一挥,坚持要亲率第一波突击队。
他制定的战术简单却实用,将湿泥厚厚地糊在盐船、竹筏和澡盆底部,将其倒扣举起,便形成了一面面移动的简易盾牌,能有效抵挡箭矢和抛掷物。
队伍顶着这些“盾牌”抵近城门后,便以草料火油,烧穿城门。
在张士诚的亲自带领下,起义军冒着城上零星射下的箭矢,成功地推进至东城门下。干柴草料被迅速堆起,火油泼上,一支火把扔过去,烈焰“轰”地一声冲天而起,迅速吞噬了包铁的厚重城门!
但张士诚还是低估了州城城门的坚固程度。大火虽烈,却一时难以将其烧穿毁坏。而城上的守军在军官督战下,也开始疯狂地向城洞口抛洒沙土、倾倒凉水,奋力扑救火焰。
起义军缺乏重型远程武器,仅有的少量竹弓劣箭,对城上守军的压制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在对方的劲弩硬弓还击下,不断出现伤亡,攻势为之一滞。
就在这危急关头,张士诚透过城头纷乱的火光,看到了正在城门楼附近大声呼喝指挥救火堵门的判官李华甫。
他纵横淮东多年,三教九流结交甚广,曾也是李华甫的座上宾,深知其底细过往。脑中灵光一闪,顿时计上心来,当下运足中气,朝着城头高声喊道:
“城上的可是李华甫李二哥?!故人张九四在此!李二哥可还记得王克柔王大哥否?!”
正在全力组织防御的李华甫闻声,如遭雷击,动作猛地一滞,脸色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王克柔亦是泰州豪杰,家资丰厚的他却仗义疏财,尤喜结交江湖豪杰和游侠浪荡子,在本地极有人望。因见元廷腐败,民不聊生,便暗中聚众,欲图大事。
不料大事未成,便先走漏了消息,被高邮知府李齐察觉,设计将其捕获下狱。
李华甫本是泰州本地有名的好汉,往日多受王克柔恩惠,更曾参与其举事密谋。王克柔被捕后,李华甫生怕自己被王克柔供出,心一横,便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欲强行劫狱救人。
彼时,正值石山在滁州大败元军,威震江淮,淮东路宣慰司兵力空虚,害怕红旗营乘胜东进,急调高邮府兵马南下护卫扬州治所江都城。
高邮知府李齐担心李华甫闹大,导致局势不可收拾,急忙将王克柔解往江都大牢监押。
而李华甫则趁官府兵力空虚之机迅速壮大,麾下聚拢了数千人马,一度成为淮东路的心腹大患。
直到淮南行省成立,首任淮南平章政事晃火儿不急于稳定内部,以集中力量对抗红旗营,才授意李齐招安了李华甫,许以泰州判官之职。
这件轰动一时的招安事件,就发生在半年前。
李华甫以受招安反贼身份入仕,本就根基浅薄,在官场上备受猜忌。今日张士诚竟能悄无声息兵临城下,州尹赵世安第一时间便怀疑李华甫暗中勾结张士诚!
此刻被张士诚于两军阵前公然道破这层最为敏感的过往,李华甫顿时心乱如麻,冷汗涔涔而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张士诚在城下看得分明,知道李华甫已然心动,便趁热打铁,声音更加洪亮,字字句句直叩李华甫心扉:
“李二哥!即便你受了招安,做了这判官,这半年来,可曾有过一天安生日子?可曾真正被那些官老爷当自己人看待?
今日我张九四突然出现在此,不管你之前有无过错,这失察之罪、通匪之嫌,你便绝对逃不掉!即便你侥幸守住了城池,可我若安然退去,你无有斩获战功向上面交代,仍会被拉出来治罪!”
张士诚顿了顿,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道:
“想当年,李二哥你纵横江湖,快意恩仇,是何等英雄!今日却沦为朝廷鹰犬,仰人鼻息,动辄得咎。如今天下已经大乱,朝廷十万精锐都在徐州被石景行一战尽灭。
蒙元气数已尽,分明就是必亡之局!李二哥你是明白人,何苦再为这苟延残喘的鞑子朝廷卖命?不如就此反了!开了这城门,你我兄弟共聚大义,共享富贵,打出一片新天地,岂不快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