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战火纷飞又一年(2 / 3)
石山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普胜——这人明明是不想为自己效力,偏要将返回徐宋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不过,强扭的瓜不甜,这两百多徐宋兵马放在红旗营境内,时日久了也容易生出事端。他旋即笑道:
“赵兄弟不愿久留,石某也不勉强。正好,昨日收到江南急报,听说江浙行省右丞卜颜帖木儿已经率部进逼池州路。哦,对了,坐镇贵池(池州路治所)的李普胜是你师兄吧?”
赵普胜一听,脸色顿时变了。猛地抬头,急声道:
“李师兄还在贵池?!元帅,池州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能让师兄孤军奋战,能不能——”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顿住。想到自己一无所有,屡次相求,却拿不出半点实际回报,再看到石山那一脸笑意,赵普胜只觉脸上发烫,他终究还是要些脸面,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可以!”
石山的回答却异常干脆,道:
“都是抗元义军,相携与共本就是分内之事。赵兄弟归心似箭,我也不强留,这就传令水师,派船护送你们返回池州。只是,我水师实力尚弱,这一路万一照应不周,还请见谅!”
——水师实力确实不强,但护送不到三百人还是很轻松。难的是在渡江作战前,无论是面对对手,还是面对队友,都不能暴露水师的真实实力,就只能委屈赵普胜等人坐些破烂小船了。
赵普胜空口求人,自然没脸再提过多的要求,忙不迭谢道:
“待在下回到大宋,定不忘宣扬石元帅援护之恩。”
石山暗自摇头,这种事还到处宣扬,是怕你自己在徐宋的经历不够“复杂”?但他面上不显,作为当事者之一,顺其自然就好,说得越多越容易惹麻烦,只是回道:
“望来日相会,还能与赵兄弟携手抗元。”
返回江南的事敲定,赵普胜心中大石落地,豪气顿生,抱拳道:
“定会有那一天!”
才送走赵普胜,礼曹知事郭宗礼又踏雪赶来,请示如何答复淮南行省使者。
这一次的使者,又换回了经常来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此行的目的却不是为元廷招安石山,而是上门解释淮南元军“擅起战端”之事。
桐城之战虽然发生在安庆路境内,且还是红旗营主动出击,却不妨碍石山倒打一耙。
原淮南行省招安石山不力,境内又出逆贼张士诚,屡剿不灭,元廷震怒,将平章政事偰哲笃换成了秃思迷失。新上任的秃思迷失还没摸清情况,就被石山将了一军。
——他可以无视石山的责问信,却不敢无视再次出六合佯动的红旗营兵马。
此前淮南元军再次进剿泰州张士诚,又遭败绩,损兵两千余,东线岌岌可危,西线实在是不能再出乱子了。
不能惹怒石山,那就只有惩治“擅起战端”的余阙。
余阙官至军民总管,位高权重,即便是行省平章,无正当理由,也不能明着处置其人。
但为平息石山的怒火,秃思迷失还是以慰问有功将士的名义,向怀宁县送去两船粮食,代价是调两千安庆路元军东进——你余阙有余力攻打红旗营,为何不能分兵保护被贼人威胁的行省治所扬州?
石山其实并不在乎淮南行省这些小动作,也没想现在就打进易守难攻的怀宁县。这两个方向都不是他的战略重点,只是交代一句“元廷还需拿出更大诚意”,便让郭宗礼打发赵琏返回扬州了。
他的目光始终盯着江南。
徐宋大军被赶出浙东后,在池州、饶州、信州三路与元军相持,这绝不符合红旗营的利益——此时若渡江,必然承受江浙元军的全力反扑,反而便宜了正节节败退的徐宋政权。
石山还得继续与元廷虚与委蛇,至少要等到江浙元军主力攻入江西境内才行。
余阙此次兴兵,可谓是瞌睡遇到枕头;淮南行省的反应也令他比较满意。
现在,就等江浙元军的下一步动作了。 ↑返回顶部↑
“赵兄弟不愿久留,石某也不勉强。正好,昨日收到江南急报,听说江浙行省右丞卜颜帖木儿已经率部进逼池州路。哦,对了,坐镇贵池(池州路治所)的李普胜是你师兄吧?”
赵普胜一听,脸色顿时变了。猛地抬头,急声道:
“李师兄还在贵池?!元帅,池州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能让师兄孤军奋战,能不能——”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顿住。想到自己一无所有,屡次相求,却拿不出半点实际回报,再看到石山那一脸笑意,赵普胜只觉脸上发烫,他终究还是要些脸面,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可以!”
石山的回答却异常干脆,道:
“都是抗元义军,相携与共本就是分内之事。赵兄弟归心似箭,我也不强留,这就传令水师,派船护送你们返回池州。只是,我水师实力尚弱,这一路万一照应不周,还请见谅!”
——水师实力确实不强,但护送不到三百人还是很轻松。难的是在渡江作战前,无论是面对对手,还是面对队友,都不能暴露水师的真实实力,就只能委屈赵普胜等人坐些破烂小船了。
赵普胜空口求人,自然没脸再提过多的要求,忙不迭谢道:
“待在下回到大宋,定不忘宣扬石元帅援护之恩。”
石山暗自摇头,这种事还到处宣扬,是怕你自己在徐宋的经历不够“复杂”?但他面上不显,作为当事者之一,顺其自然就好,说得越多越容易惹麻烦,只是回道:
“望来日相会,还能与赵兄弟携手抗元。”
返回江南的事敲定,赵普胜心中大石落地,豪气顿生,抱拳道:
“定会有那一天!”
才送走赵普胜,礼曹知事郭宗礼又踏雪赶来,请示如何答复淮南行省使者。
这一次的使者,又换回了经常来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此行的目的却不是为元廷招安石山,而是上门解释淮南元军“擅起战端”之事。
桐城之战虽然发生在安庆路境内,且还是红旗营主动出击,却不妨碍石山倒打一耙。
原淮南行省招安石山不力,境内又出逆贼张士诚,屡剿不灭,元廷震怒,将平章政事偰哲笃换成了秃思迷失。新上任的秃思迷失还没摸清情况,就被石山将了一军。
——他可以无视石山的责问信,却不敢无视再次出六合佯动的红旗营兵马。
此前淮南元军再次进剿泰州张士诚,又遭败绩,损兵两千余,东线岌岌可危,西线实在是不能再出乱子了。
不能惹怒石山,那就只有惩治“擅起战端”的余阙。
余阙官至军民总管,位高权重,即便是行省平章,无正当理由,也不能明着处置其人。
但为平息石山的怒火,秃思迷失还是以慰问有功将士的名义,向怀宁县送去两船粮食,代价是调两千安庆路元军东进——你余阙有余力攻打红旗营,为何不能分兵保护被贼人威胁的行省治所扬州?
石山其实并不在乎淮南行省这些小动作,也没想现在就打进易守难攻的怀宁县。这两个方向都不是他的战略重点,只是交代一句“元廷还需拿出更大诚意”,便让郭宗礼打发赵琏返回扬州了。
他的目光始终盯着江南。
徐宋大军被赶出浙东后,在池州、饶州、信州三路与元军相持,这绝不符合红旗营的利益——此时若渡江,必然承受江浙元军的全力反扑,反而便宜了正节节败退的徐宋政权。
石山还得继续与元廷虚与委蛇,至少要等到江浙元军主力攻入江西境内才行。
余阙此次兴兵,可谓是瞌睡遇到枕头;淮南行省的反应也令他比较满意。
现在,就等江浙元军的下一步动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