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出兵江南谁祭旗(2 / 4)
擢升石元帅为淮西宣慰使司同知,秩正三品,兼庐州路总管、义兵都元帅府都元帅,仍总制所部兵马…”
宣慰使司同知本来是从三品,但石山兼任庐州路总管,便提升为正三品,赵琏并没有详细介绍这点,因为没有必要,相比起官职级别上的灵活调整,淮西宣慰使司的治权范围才是关键。
生硬地将原本属于徐州路和安丰路的精华区域切割出来,而将红旗营当前实际控制的几处核心地盘全部囊括其中,不惜生生挖出一块新的行政区划,也要给予石山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
元廷背后的形势之紧迫,心态之焦虑,可想而知。
若石山只是个目光短浅,渴望被招安封官的寻常豪强,或降而复叛的义军首领,见到如此“殊恩”,没准真会被朝廷的“诚意”打动,就此罢兵,安心做他的石同知。
可惜,石山深知历史走向,更是早已看透元廷内外皆虚的本质。
待赵琏解释完圣旨,擦拭额角渗出的汗珠时,石山才缓缓开口,语气中似有几分调侃。
“正三品宣慰司同知?嗯,倒也不低。那宣慰使,又是哪一位高才?”
这一问,正中要害。
宣慰使司同知虽然品级不低,但名义上仍是副贰官,需受从二品的正职宣慰使节制。
这个新设的淮西宣慰使司,地盘是石山打下来的,军队是他石山一手创建的,谁又能、谁又敢来做这个能节制他的宣慰使?
这职务安排,纯粹就是元廷惯用的权术伎俩,预先埋下的制衡后手。
若石山接受,朝廷随时可以在他头上空降一位宣慰使,以中枢命令插手地方事务,再逐步分化、削弱他的军政之权。
赵琏心中一紧,拿不准石山此问是已然动怒,正准备翻脸,召唤刀斧手进帐将自己这伙人剁成肉泥;还是真的对条件有所考虑,只是对此细节存有疑虑。
他心中忐忑,几乎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只能更加谦卑地回道:
“若…若是石元帅没有异议,朝廷的意思…本官,本官也愿倾力协助石元帅,治理淮西诸地,必不敢有掣肘之事。”
赵琏身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本身也是从二品的大员,出任宣慰使属于平调,甚至略降,但他此刻将姿态放得极低。
这番话既是表明朝廷可能的人事安排,更是急切地向石山暗示:自己只是奉旨行事,朝廷的规划并非有意针对;若你不满意,这个宣慰使谁来做,都还可以再商量,一切都以石元帅的意愿为主。
他只求先保住自己的性命,离开这是非之地再说。
石山已通过赵琏的反应,大致摸清了元廷此次招安的真实底线——已是无奈之下的竭力拉拢,而非胜券在握的从容安抚。他不再捉弄此人,脸色一肃,冷声道:
“可惜!”
短短两个字,如同冰锥刺入赵琏耳中。他顿觉两腿发软,膝盖一弯,差点当场瘫跪下去!
全靠缩在官袍袖子里的手指猛力掐握掌心,传来的刺痛才让他勉强保持站立,但身体已是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完了,果然还是要祭旗吗?
就在赵琏胡思乱想时,石山已经接着道:
“朝廷的‘好意’,石某心领了。只可惜,大军已动,箭已离弦。此番,石某注定没福气与赵参政同衙为官,共事一场了。”
“出…出兵?!”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亲耳从石山口中听到这确切的答案,赵琏仍是震惊得脱口而出。情急之下,他也顾不得许多,几乎是本能地抬出朝廷威势,试图做最后的劝阻:
“石元帅!三思啊!那张士诚猖狂,围困高邮,断绝漕运,此乃大都命脉所系!朝廷绝不会坐视,必发天兵征讨!蕞尔小丑,指日可灭!元帅此时若与之呼应,岂不是…岂不是自误前程?
若能悬崖勒马,接受招安,届时与天兵合力剿贼,岂不更是大功一件?”
石山见赵琏到了这时还想用元廷的大军来吓唬自己,不由得轻笑一声,语带讥诮地道: ↑返回顶部↑
宣慰使司同知本来是从三品,但石山兼任庐州路总管,便提升为正三品,赵琏并没有详细介绍这点,因为没有必要,相比起官职级别上的灵活调整,淮西宣慰使司的治权范围才是关键。
生硬地将原本属于徐州路和安丰路的精华区域切割出来,而将红旗营当前实际控制的几处核心地盘全部囊括其中,不惜生生挖出一块新的行政区划,也要给予石山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
元廷背后的形势之紧迫,心态之焦虑,可想而知。
若石山只是个目光短浅,渴望被招安封官的寻常豪强,或降而复叛的义军首领,见到如此“殊恩”,没准真会被朝廷的“诚意”打动,就此罢兵,安心做他的石同知。
可惜,石山深知历史走向,更是早已看透元廷内外皆虚的本质。
待赵琏解释完圣旨,擦拭额角渗出的汗珠时,石山才缓缓开口,语气中似有几分调侃。
“正三品宣慰司同知?嗯,倒也不低。那宣慰使,又是哪一位高才?”
这一问,正中要害。
宣慰使司同知虽然品级不低,但名义上仍是副贰官,需受从二品的正职宣慰使节制。
这个新设的淮西宣慰使司,地盘是石山打下来的,军队是他石山一手创建的,谁又能、谁又敢来做这个能节制他的宣慰使?
这职务安排,纯粹就是元廷惯用的权术伎俩,预先埋下的制衡后手。
若石山接受,朝廷随时可以在他头上空降一位宣慰使,以中枢命令插手地方事务,再逐步分化、削弱他的军政之权。
赵琏心中一紧,拿不准石山此问是已然动怒,正准备翻脸,召唤刀斧手进帐将自己这伙人剁成肉泥;还是真的对条件有所考虑,只是对此细节存有疑虑。
他心中忐忑,几乎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只能更加谦卑地回道:
“若…若是石元帅没有异议,朝廷的意思…本官,本官也愿倾力协助石元帅,治理淮西诸地,必不敢有掣肘之事。”
赵琏身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本身也是从二品的大员,出任宣慰使属于平调,甚至略降,但他此刻将姿态放得极低。
这番话既是表明朝廷可能的人事安排,更是急切地向石山暗示:自己只是奉旨行事,朝廷的规划并非有意针对;若你不满意,这个宣慰使谁来做,都还可以再商量,一切都以石元帅的意愿为主。
他只求先保住自己的性命,离开这是非之地再说。
石山已通过赵琏的反应,大致摸清了元廷此次招安的真实底线——已是无奈之下的竭力拉拢,而非胜券在握的从容安抚。他不再捉弄此人,脸色一肃,冷声道:
“可惜!”
短短两个字,如同冰锥刺入赵琏耳中。他顿觉两腿发软,膝盖一弯,差点当场瘫跪下去!
全靠缩在官袍袖子里的手指猛力掐握掌心,传来的刺痛才让他勉强保持站立,但身体已是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完了,果然还是要祭旗吗?
就在赵琏胡思乱想时,石山已经接着道:
“朝廷的‘好意’,石某心领了。只可惜,大军已动,箭已离弦。此番,石某注定没福气与赵参政同衙为官,共事一场了。”
“出…出兵?!”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亲耳从石山口中听到这确切的答案,赵琏仍是震惊得脱口而出。情急之下,他也顾不得许多,几乎是本能地抬出朝廷威势,试图做最后的劝阻:
“石元帅!三思啊!那张士诚猖狂,围困高邮,断绝漕运,此乃大都命脉所系!朝廷绝不会坐视,必发天兵征讨!蕞尔小丑,指日可灭!元帅此时若与之呼应,岂不是…岂不是自误前程?
若能悬崖勒马,接受招安,届时与天兵合力剿贼,岂不更是大功一件?”
石山见赵琏到了这时还想用元廷的大军来吓唬自己,不由得轻笑一声,语带讥诮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