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遍地烽火如何制(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石山的决心远超其想象,数万红旗营大军攻入江南,如入无人之境,一个月不到,就风卷残云般接连攻下当涂、溧水、句容、溧阳等城!
  行省水军,太平路和集庆路留守兵马,以及临时征召的乡勇,在如狼似虎的红旗营面前,皆起不到什么作用,基本是一触即溃。
  战争的进程快的让人窒息,江宁城起初还能接连派出告急信使,待到红旗营在江宁外围的夹江水战中大获全胜,又接连攻陷句容县和溧阳州,就彻底堵死了江宁城向外传递信息的陆路通道。
  此后,卜颜帖木儿能收到的,就只有来自更外围的镇江、池州等地查探的红旗营动向。
  卜颜帖木儿麾下兵员基本来自江浙行省各路,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的家小就在太平路和集庆路!
  即便他们理智上知道江宁城坚池深,储粮充足,红旗营短时间内难以攻下,可一日不能剿灭徐宋政权,回师江浙,他们就一日不能安心。
  担忧后方家小安危的焦虑,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蔓延,严重侵蚀着江浙元军的战斗力。
  雪上加霜的是,红旗营的水师已经控制了长江江宁段的航道,原本从平江路(苏州)供应前线大军的粮船,屡屡被其截夺。
  如今,深陷蕲州路内的数万江浙兵马,后勤命脉只能依靠浙西诸路,虽然距离更近,但道路艰难,转运麻烦,途中损耗巨大,补给线脆弱不堪。
  围城近两个月,师老兵疲,士气在不断跌落。若还不能攻破蕲春城,一旦梅雨季节来临,道路泥泞,后勤将更加困难,军中也可能疫病流行,届时战局搞不好就会发生逆转。
  总而言之,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卜颜帖木儿就越发不利。
  而坏消息还远不止于此。
  元廷集中各行省精锐围剿徐宋政权,使得原本被压缩在确山县和信阳州等狭窄地域内的颍州红巾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最新邸报显示,刘福通已于四月下旬整顿兵马,突然北上,再次攻陷了上蔡县,并兵围汝宁府治所汝阳县,声势复振。
  而在淮东,盐枭张士诚在攻陷高邮府治所高邮县后,势力急剧膨胀,又接连攻破了宝应县和淮安路的盐城县,彻底截断了漕运干线,麾下兵马迅速扩张至数万人,顿成淮东心腹大患。
  这厮随即做了一个极为狂妄悖逆的决定:公然建国号“大周”,自立为“诚王”,并改年号为“天佑”,俨然是一副要与大元分庭抗礼的架势。
  不过,张士诚也是极其狡猾,很会选择时机。
  他现在盘踞的地盘,正好处在徐州芝麻李和淮南石山这两大反贼势力的后方。元廷如果要想从北面出兵讨伐张士诚,就必须先啃下徐州芝麻李这块硬骨头。
  而徐州红巾军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似乎也受到了鼓舞,接连夺取了永城、睢宁两城。彭二郎所部更是趁着淮安路元军被张士诚吸引、兵力空虚之际,顺汴水直下,一举攻陷了泗州治所盱眙县。
  一时间,江北、江南各地烽烟再起,乱象纷呈,元廷统治岌岌可危。
  可以想见,大都的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少不得又要为“战事不利,该由谁来担责”的问题,进行一番激烈的争吵和扯皮。
  据隐秘渠道传来的消息,当朝左丞相脱脱已被逼到墙角,数次向皇帝请命,想要亲自率军南下,平灭徐州、淮东、淮南等地之贼,以挽回危局。
  但卜颜帖木儿根据自己对朝廷现状的了解,判断脱脱短时间内很难真正组织起大军出征。
  原因很简单,也很致命——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远征。
  自芝麻李占据徐州,截断南北漕运大动脉后,大都路及其周边地区,已经有两年没有收到南方来的充足税粮了,国库早已入不敷出,存粮消耗殆尽。
  虽然去年朝廷已经开始在京城附近大规模组织屯田,但远水难解近渴,产出毕竟有限,去冬今春,大都城内据说已经饿死了不少人,早已人心浮动。
  不先解决最基本的粮食问题,元廷就算勒紧裤腰带,勉强拼凑出一支军队,规模顶天了也就几万人。以这点兵力,能否顺利打通徐州通道都是未知数,更别说南下平定淮东、淮南了。
  因此,在卜颜帖木儿等人看来,元廷当前的破局战略实际上已经被限制死了——只能是先集中兵马,以最快速度灭掉势头最猛的“头号反贼”徐寿辉。
  然后,腾出手来,全力打通漕运,赶紧将江南的粮食运到大都路救命。等朝廷稍稍恢复些元气,稳住基本盘之后,方能从容调兵,依次平灭四方乱贼。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