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陈铭,你要老婆不要?(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在战士们的脸庞、身姿上扫过,心里的小本本飞快地记录着:
  “好!这个兵,眼神够凶,动作利落,标准的好苗子,记下来!”
  “咦?那边那个也不错,身板扎实,精气神足,也记下来!”
  陈铭心中暗自盘算着自己那套“人才等级”:乌合之众、训练初成、久经沙场、百战精兵。
  这次大演武,各部队显然都亮出了家底,把压箱底的尖子兵、骨干都拉了出来。
  放眼望去,大多数战士都达到了“久经沙场”的水平,甚至不乏像他刚才发现的那种“百战精兵”等级的尖子。
  这景象,看得陈铭心头发热,眼馋不已。
  虽然他的独立支队里也有不少达到这个等级的战士,但人才,尤其是顶尖的战斗人才,谁会嫌多呢?
  陈铭心里的小算盘已经开始噼啪作响,琢磨着怎么“挥锄头”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咳,不对!部队内部的事情,怎么能叫“挖墙脚”呢?
  这叫“革命大家庭内部的人才交流与协调”!
  部队里什么事情不能协调?小到一件衣服,大到武器弹药,就没有什么不能“协调”的。
  独立支队的优势是什么?不就是人才储备厚实,武器装备充裕嘛!
  到时候,他陈铭豁出去了,拿下一届毕业学员的人才分配倾斜名额,再加上一批实打实的武器弹药支援,就不信撬不动这些尖子兵!
  虽然现在四分区培养的人才,最终分配权在总部。
  但作为培养单位的主官,他在分配建议上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足以影响这些宝贵人才的去向。
  想想当初收编丁伟和新一团,不就是靠着一批火炮和一个炮兵班的毕业学员,硬是从旅长手里“协调”过来的吗?
  丁伟加一个整团都能搞定,何况是其他部队的几个尖子兵?
  四分区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学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经历过实战磨练,稍加适应就能成为各部队的骨干中坚。
  每次临近毕业季,各部队的主官们就跟闻到香的蜜蜂似的涌向四分区,使出浑身解数想提前预定人才。
  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得很。
  要不然,他陈铭凭什么能三番五次地从冀中根据地“协调”来那么多干部和技术骨干?
  真当他脸大吗?还不是因为他在人才分配上有着关键的话语权,冀中那边也指望着能多分些人才过去壮大力量。
  “嘿,也不知道以后李云龙、孔捷他们那批刺儿头干部去军事学院进修,会不会是老子审阅他们的毕业论文……”
  陈铭脑子里忽然冒出个有点恶趣味的念头。
  这可不是他瞎琢磨。以他陈铭现在的资历、赫赫战功,以及为全军培养输送大批骨干的贡献。
  再让他自己回炉去军事学院当学员,和李云龙他们一起上课?
  那不是开玩笑嘛!
  一个已经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脑子里装着后世视野的高级将领,再去学基础军事理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