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军趁机巩固现有根据地,还向敌后纵深拓展,将抗日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地区。
  陈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总部开会。
  各级指挥员共同分析了中途岛海战对国内战场的影响,规划了接下来的抗战策略。
  最终达成的共识是:
  短期内日军虽不会大规模调走,但战略收缩已成定局,国内战场将进入相对平静的相持阶段。
  而这种平静,对日军而言实则是“慢性死亡”。
  相持状态最能消磨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无战事的时间一长,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会肉眼可见地下降。
  更重要的是,日本为了加强太平洋防御,必然会持续从国内战场抽调老兵,国内补充的新兵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兵力只会愈发捉襟见肘。
  日军“以战养战”的妄想,早已在我党领导的根据地面前彻底破产。
  根据地实行“自力更生、军民一体”的政策,不仅能保障基本的粮食与物资供应,还能动员民众支援抗战,让日军无法通过掠夺获取资源。
  如此一来,日军只会在持久战中被一步步拖垮,陷入“抽兵-缺兵-更需抽兵”的恶性循环。
  独立支队根据地内,陈铭从总部回来后,继续依照计划整训部队。
  他心里清楚,部队还没完全消化之前的战果。
  新整编的部队需要系统训练来提升协同能力,特种支队的各兵种需要时间磨合,经历过战斗的老兵也需要休整恢复。
  而且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尚未明显减少,暂时还不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但“不打大战”不代表“没有动作”。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陈铭做出来指示:
  “战斗最能熔炼出钢铁般的战士,想要练出强军,就要让部队在战斗中成长。
  光靠训练场的训练不够,必须让战士们在真刀真枪的对抗中积累经验。”
  基于这个思路,他做出指示:
  让新整编的新兵先接受基础训练后,随后参与到小规模战斗中,检验训练成果,锤炼实战能力。
  这个指示一出,独立支队根据地周边的日军据点和炮楼,瞬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日伪军们发现,每天清晨,炮楼外的铁丝网总会被剪断几道。
  白天外出巡逻的小队,时常会在半路遭遇冷枪,有去无回。
  到了晚上,更是连睡觉都得睁着半只眼,生怕八路军摸黑偷袭。
  渐渐地,据点炮楼视野之外的区域,彻底成了日军的“禁区”。
  没人敢轻易踏入,哪怕是寻找水源或砍伐木材,都要凑齐一个班的兵力才敢出门。
  日伪军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
  远处的山坡拐角、路边的草丛、甚至是村口的老槐树后,都可能突然冒出八路军的身影,随之而来的便是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
  到了夜里,风吹得树木摇曳,影子投在炮楼的墙壁上,都能吓得哨兵慌忙开枪示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