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鬼子关东军来袭(2 / 6)
有的怕打完仗后自家兄弟折损太多,被其他土匪吞并;
还有的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只是被硬拉来充数。
刘腾杰早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先派侦察兵摸清了几股土匪的驻扎地,再用“围三缺一”的计谋:
先猛攻最东边的一股土匪,故意留个缺口让他们逃跑;
逃跑的土匪慌不择路,撞进了西边另一股土匪的营地,用溃散的土匪去打乱另一波土匪的阵型。
刘腾杰趁机带着部队穿插进去,没费多少力气就把这两千多人的土匪队伍逐个击破。
经此一役,先遣队在赤峰彻底打响了名声。
周边的土匪要么收拾细软,往热河与察哈尔交界的荒山里逃;
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山寨里负隅顽抗,可没过几天就被先遣队找上门来,连人带寨一起端了;
还有些没骨气的,竟主动投靠了鬼子,想借着鬼子的势力苟活。
可他们没想到,先遣队连鬼子的账都不买,没多久就把这些“汉奸土匪”连窝端了。
等清理完最后一股土匪,赤峰的农村地区彻底变了样:
往日里土匪劫掠时的哭喊声没了,老乡们敢放心下地种田了,连夜晚的村庄都多了几分安宁。
那些之前帮着鬼子催粮、抓壮丁的汉奸,也被先遣队一个个揪了出来。
有的被押到老乡们面前公审,有的则在试图逃跑时被当场抓获。
清理汉奸的同时,先遣队还帮老乡们修被土匪烧毁的房屋,教大家识别日军的宣传单,一来二去,跟老百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老乡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谁是真心为他们好,谁是拿他们当韭菜割,看得明明白白。
先遣队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剿匪,还把缴获的粮食、衣物分给他们;
路过村子扎营时,哪怕遇上瓢泼大雨,战士们也宁愿在村口的屋檐下挤着,绝不随便进老乡家打扰;
老百姓们自发组织送慰问品,不管是一篮鸡蛋、一袋小米,还是几双布鞋,战士们都婉言谢绝,始终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军队,是老百姓们从未见过的“清流”。
以前不管是国民党的兵,还是鬼子和伪军,路过村子时不是抢粮就是抓壮丁,只有先遣队,把他们当亲人看待。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先遣队才算真正在赤峰站稳了脚跟:
老乡们主动给战士们当向导,帮着打探日军的消息;
有的青年还跑到部队驻地,要求加入先遣队,想跟着战士们一起打鬼子、保家乡。
可这边先遣队的声势越来越大,那边赤峰地区的日军也终于坐不住了。
负责伪满热河省警备和治安战的,是日军关东军第九独立守备队。
这个守备队别看名字里带“守备”,却是实打实的旅级单位。
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和一个作业队,总人数足有六千多人。 ↑返回顶部↑
还有的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只是被硬拉来充数。
刘腾杰早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先派侦察兵摸清了几股土匪的驻扎地,再用“围三缺一”的计谋:
先猛攻最东边的一股土匪,故意留个缺口让他们逃跑;
逃跑的土匪慌不择路,撞进了西边另一股土匪的营地,用溃散的土匪去打乱另一波土匪的阵型。
刘腾杰趁机带着部队穿插进去,没费多少力气就把这两千多人的土匪队伍逐个击破。
经此一役,先遣队在赤峰彻底打响了名声。
周边的土匪要么收拾细软,往热河与察哈尔交界的荒山里逃;
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山寨里负隅顽抗,可没过几天就被先遣队找上门来,连人带寨一起端了;
还有些没骨气的,竟主动投靠了鬼子,想借着鬼子的势力苟活。
可他们没想到,先遣队连鬼子的账都不买,没多久就把这些“汉奸土匪”连窝端了。
等清理完最后一股土匪,赤峰的农村地区彻底变了样:
往日里土匪劫掠时的哭喊声没了,老乡们敢放心下地种田了,连夜晚的村庄都多了几分安宁。
那些之前帮着鬼子催粮、抓壮丁的汉奸,也被先遣队一个个揪了出来。
有的被押到老乡们面前公审,有的则在试图逃跑时被当场抓获。
清理汉奸的同时,先遣队还帮老乡们修被土匪烧毁的房屋,教大家识别日军的宣传单,一来二去,跟老百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老乡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谁是真心为他们好,谁是拿他们当韭菜割,看得明明白白。
先遣队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剿匪,还把缴获的粮食、衣物分给他们;
路过村子扎营时,哪怕遇上瓢泼大雨,战士们也宁愿在村口的屋檐下挤着,绝不随便进老乡家打扰;
老百姓们自发组织送慰问品,不管是一篮鸡蛋、一袋小米,还是几双布鞋,战士们都婉言谢绝,始终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军队,是老百姓们从未见过的“清流”。
以前不管是国民党的兵,还是鬼子和伪军,路过村子时不是抢粮就是抓壮丁,只有先遣队,把他们当亲人看待。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先遣队才算真正在赤峰站稳了脚跟:
老乡们主动给战士们当向导,帮着打探日军的消息;
有的青年还跑到部队驻地,要求加入先遣队,想跟着战士们一起打鬼子、保家乡。
可这边先遣队的声势越来越大,那边赤峰地区的日军也终于坐不住了。
负责伪满热河省警备和治安战的,是日军关东军第九独立守备队。
这个守备队别看名字里带“守备”,却是实打实的旅级单位。
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和一个作业队,总人数足有六千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