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擅长大兵团的参谋长来了!(1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49章 擅长大兵团的参谋长来了!
  确认好轻武器分配方案后,各根据地都拿到了不错的份额。
  对于轻武器,陈铭不甚在意,如今独立支队的轻武器压根就不缺。
  一次次战役中,陈铭缴获了大量的步枪,加上独立支队的维修部队已经培养起来了。
  接近千人的维修部队,可以将战场上破损的步枪维修好,进一步提升了缴获率。
  陈铭的手中,拥有大量的维修过的步枪。
  这些步枪正常情况下性能还好的补充其他根据地,性能较差的直接补充到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当中。
  就四分区内的地方武装,可以说除了没有重武器以外,装备比以前独立团的武器数量还多,质量还不差。
  就算是二手的三八式步枪,也比以前膛线都磨平的老套筒要好。
  所以这批苏械,陈铭只留下了莫辛-纳甘步枪一千支;ppsh-41冲锋枪约900支。
  分出去了莫辛-纳甘步枪九千支;ppsh-41冲锋枪约300支。
  dp轻机枪 128挺,马克沁重机枪32挺。
  至于野战火炮和反坦克武器,陈铭一门火炮都没分出去。
  只将独立支队原先的两个直属炮兵营的装备分了出去。
  大概32门迫击炮,12门步兵炮。
  迫击炮用作步兵支援火力,步兵炮用于把小据点和炮楼,增强其他根据地的发育能力。
  倒不是陈铭不想将大口径火炮分出去,而是他自己的需求就非常大。
  即将面对鬼子关东军和包头的鬼子战车师团,手中的火力不够怎么能行?
  而且大口径火炮部署应遵循“火力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集群使用优于分散使用。
  国军在忻口战役中因火炮分散配置,被日军远程火炮逐一点名摧毁。
  这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
  集群使用还能集中技术力量保障,降低故障率。
  要是分散了使用,哪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分到各部队啊?
  到时候火炮一故障,修都没人修。
  综上原因,最终这批苏械火炮全都留在了独立支队。
  而陈铭也借着这次机会,直接在晚饭时向首长提出了炮兵支队的想法。
  反正首长们都来了,在这里讨论和去总部讨论都差不多。
  “领导,我是这样想的,我准备成立一个炮兵支队,下辖三个炮兵大队。”
  “第1炮兵大队: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36门 76mm师炮。
  “第2炮兵大队:下辖2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24门 76mm师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