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京大恒声经济学院(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决定,以旗下恒声集团的名义,向京城大学捐赠一亿港元。”
  “一亿港元?!”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1980年代初,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校领导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实属让他们意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天大好事。
  一亿港元,林浩然不是很在乎。
  可这笔钱,对京城大学而言,不亚于久旱之后的甘霖,是能彻底改变经济学科命运的惊雷!
  刘晓丽也震惊地捂住了嘴,她知道林浩然富有,但如此巨额的单笔捐赠,还是让她心神剧震。
  要知道,前段时间,林浩然才刚刚向即将成立的鹏城大学捐了一亿港元,没想到如今又捐,同样也是一亿港元!
  太大方了!
  林浩然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笔资金,将成立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基金会,名字可以叫‘京城大学经济学科发展基金会’或者由校方拟定。
  基金会的唯一宗旨,就是支持京城大学经济学院或经济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他详细阐述道:“这笔基金的本金将由恒声集团派人进行稳健投资管理,以其收益,专项用于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讲席教授’席位,为引进的海内外顶尖经济学人才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
  第二,设立‘青年学者’计划,资助本校或从外校引进的优秀青年经济学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生活保障;
  第三,资助优秀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
  第四,改善教学设施,购买最新的图书资料和数据库;
  第五,支持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前沿讲座。
  总之,一切围绕提升经济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拿出一亿港元,然后用这笔钱进行投资,只拿一部分利润进行资助,这样可以确保基金会的永续运作,细水长流。
  至于如何投资?
  对林浩然而言,在这80年代初期这实在太简单了。
  随便将本金投入他早已布局好的未来高增长领域,不仅能实现资产的惊人增值,更能反哺基金会,形成良性循环。
  林浩然看着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校领导们,最后强调:“我希望这笔基金能成为一个‘种子基金’和‘催化剂’,帮助贵校克服初创期的资金瓶颈,快速吸引人才,提升实力。
  等学院发展步入正轨,自身造血能力增强,或者能获得更多社会资助后,基金会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小。”
  “林先生!这……这让我们说什么好!”校长激动地站了起来,绕过会议桌,紧紧握住林浩然的手,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您这不仅是在帮助我们京大,您这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栋梁,为改革开放大业添砖加瓦啊!
  这份情谊,这份担当,京城大学全体师生,永志不忘!”
  其他校领导也纷纷起身,向林浩然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会议室里充满了感动和振奋的气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