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入驻总部园区&几十亿而已~(2 / 3)
行政部门和市场团队,於明年年初入驻。
星光那边,同样也是研发团队先行迁入。
从前期筹备、设计,到一期工程收尾,耗时近三年。
不过已经算是很快了。
毕竟是占地3000亩的超大型工程。
一期工程便有70多栋地上建筑,一个面积约16公顷的人工湖,三座特色桥樑,多个人工山体,
人造丘陵。
还有数之不尽的园林景观、配套设施等等。
地下那就更不用说了。
与其说是一个总部园区,不如说是一座,集山水人文与科技创新於一体的“微型经典袖珍城市”。
在上面隱性介入之后,极光和魔都市zf,快速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明確將“极光·崑崙智谷”,也就是极光总部园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为“世界级创新高地”。
协议中,魔都將在土地、审批、產业协同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並推动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极光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项倒是可有可无。
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合作了。
此外,qp区通过“土地產权与建设权分离”的模式,由当地镇zf完成征地后出租给极光,而后极光以项目建设主体身份,申请规划许可,大幅缩短了审批周期。
当地规划资源局成立工作专班,採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大幅压缩了峻工验收时间。
在种种便利条件之下,他们才能这么快完成一期工程。
但该说不说,周边配套,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
毕竟是郊区,新城建设尚处於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教育配套、医疗资源等等,都存在明显不足。
即便当地承诺,已经在规划了,但估计至少也得3~5年才能跟上。
回头得想办法,忽悠忽悠便宜老丈人,过来搞两个住宅、商业中心项目。
实在不行,他们自己搞也无所谓。
几十亿而已。
小钱儿驶入地下停车场,刚停好车,洛川便被兴致盎然的女友,拉著到园区內閒逛。
总部园区以淀山湖支流,“微光湖”为生態基底,打造了八大组团景观。
通过水系、步道与有轨红皮小火车串联,形成“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社区。
“广场小镇”是园区的核心枢纽,承担企业形象展示与大型活动,
包含高36米的钢结构“极光之门”,一座可容纳2000人的中央会议中心,面向高校与合作伙伴的开放创新实验室等。 ↑返回顶部↑
星光那边,同样也是研发团队先行迁入。
从前期筹备、设计,到一期工程收尾,耗时近三年。
不过已经算是很快了。
毕竟是占地3000亩的超大型工程。
一期工程便有70多栋地上建筑,一个面积约16公顷的人工湖,三座特色桥樑,多个人工山体,
人造丘陵。
还有数之不尽的园林景观、配套设施等等。
地下那就更不用说了。
与其说是一个总部园区,不如说是一座,集山水人文与科技创新於一体的“微型经典袖珍城市”。
在上面隱性介入之后,极光和魔都市zf,快速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明確將“极光·崑崙智谷”,也就是极光总部园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为“世界级创新高地”。
协议中,魔都將在土地、审批、產业协同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並推动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极光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项倒是可有可无。
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合作了。
此外,qp区通过“土地產权与建设权分离”的模式,由当地镇zf完成征地后出租给极光,而后极光以项目建设主体身份,申请规划许可,大幅缩短了审批周期。
当地规划资源局成立工作专班,採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大幅压缩了峻工验收时间。
在种种便利条件之下,他们才能这么快完成一期工程。
但该说不说,周边配套,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
毕竟是郊区,新城建设尚处於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教育配套、医疗资源等等,都存在明显不足。
即便当地承诺,已经在规划了,但估计至少也得3~5年才能跟上。
回头得想办法,忽悠忽悠便宜老丈人,过来搞两个住宅、商业中心项目。
实在不行,他们自己搞也无所谓。
几十亿而已。
小钱儿驶入地下停车场,刚停好车,洛川便被兴致盎然的女友,拉著到园区內閒逛。
总部园区以淀山湖支流,“微光湖”为生態基底,打造了八大组团景观。
通过水系、步道与有轨红皮小火车串联,形成“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社区。
“广场小镇”是园区的核心枢纽,承担企业形象展示与大型活动,
包含高36米的钢结构“极光之门”,一座可容纳2000人的中央会议中心,面向高校与合作伙伴的开放创新实验室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