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强得有点超模了。。&內部掣肘(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准確戳中了当前“弱网环境”的行业痛点,以及“流量成本”的用户痛点。
  而他们即便是通过逆向分析,確定了研发路径,想要在“语音对讲”这一单项功能上,达到接近对方的技术水平,也至少需要8个月以上的研发周期。
  比肩或是超越,更是想都別想。。
  且受限於微聊的现有架构,优化空间十分有限。
  想到这儿,张晓龙心头不由生出一股熟悉的无力感。
  诚然,如果只是想开发一套“能用”的语音对讲系统,加加急,一个多月,至多两个月也就搞定了。
  但用户体验上的差距,却是实打实的。
  且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追赶上。
  这也是跟极光交手这一个月以来,最让他感到无奈的一点。
  极光的研发实力太强了。
  技术储备也太过深厚了。
  不止表现在,还表现在產品的选代效率上。
  原本,张晓龙以为,他们的“小团队作战”风格,在產品叠代方面,应该还蛮有优势的。
  但在真正跟极光对上之后,他才发现自己错了。
  这家员工规模上万的巨无霸,跟企鹅完全不一样。
  组织敏捷性及反应速度,简直快得离谱!
  表现在微信上,则是极快的优化选代频率。
  每周至少叠代一次到两次!
  这使得微信的用户反馈,可以得到迅速解决,用户体验及满意度持续提升。
  与之相比,微聊上线一个月,也只选代了两次。
  但这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这还是在小马哥给了他,自主决策特权的情况下。
  要是放在总部,每个创新提案,都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战略委员会”投票,才可以真正上马。
  一个月能更新一次,都已经算是“闪电战”了。
  隔壁跟他们同期上线的米聊,也不过才更新了一次,勉强解决了频频闪退的问题。
  另一方面,每次更新,他们都需要针对多种机型,进行优化適配,麻烦的很。
  而极光却有著一套自研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可实现“一次编写,多端编译”,为其省去了大量时间。
  这种高效的组织架构、决策效率,辅以强劲的研发实力、创新能力,使得微信的用户体验,正在迅速与竞品拉开差距。
  而身处企鹅边缘部门的张晓龙,对此毫无办法。。
  事实上,在微聊立项之初,便有高管担心会衝击运营商利益,在高层会议上公开反对,称“在这是在自断生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