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200.就像张学良听过杰论歌(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话时,叶柯右手不自觉地抬了一下,又迅速放下。
  其实这个小动作是叶柯特意设计的,表现蒋经国內心的挣扎。
  既想坚持自己的主张,又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
  张果立捕捉到这个细节,眼里闪过一丝讚许。
  缓缓靠回太师椅,张果立手指摩著椅臂上的雕:“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但要记住,z治不是纸上谈兵,每一步都得踩稳了。”
  “咔!完美!”
  韩三屏的声音从监视器后传来,他站起身鼓掌,“果立老师把蒋介石的老谋深算,和父爱揉得恰到好处。
  叶柯也很不错,那种理想主义和克制也演出来了。
  尤其是最后那个抬手又放下的动作,太妙了,把人物的內心戏全带出来了。”
  黄剑新也笑著走过来:“这场戏的情绪递进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而且最后露出最核心的矛盾,那种父子情与家国事的纠缠。
  嘿,你们俩这父子档还真不错。”
  张果立拍了拍叶柯的后背:“果然,大满贯国际影帝名不虚传啊,能接住我的情绪,还能加自己的小设计,很厉害。
  晚上收工,我请你吃怀柔的烤羊腿,咱们边吃边聊。”
  叶柯笑著点头,第一场戏的成功,让他对接下来的拍摄更有信心。
  接下来的几天,叶柯彻底沉浸在《建国大业》的片场氛围里。
  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一小时到片场,跟著武术指导练习民国时期的站姿和步態。
  毕竟蒋经国留过苏,走路时腰背挺直,步伐比传统的文人更开阔,但在长辈面前又会刻意收窄步幅,体现恭敬。
  有时练著练著,就会遇到同样在晨练的刘劲。
  “你这步態还差点意思。”
  刘劲走过来,示范著调整叶柯的站姿,“你看,周总走路时,重心在脚掌中部,因为他常年奔波,既要处理政务,又要应对各种外交场合,步伐得稳,还得有亲和力。
  而蒋经国文不一样了,他年轻气盛,又有留洋背景,步伐可以稍微轻快一点,但在正式场合,比如见父亲或者其他高官时,要把步伐放慢,体现沉稳。”
  听到这话,叶柯乾脆跟著刘劲的指导调整姿势,练了十几分钟,直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刘劲递给他一条毛巾:“不错不错,已经很相似了。其实当年我为了演好总理的微笑,对著镜子练了一个月,直到嘴角的弧度自然又不失庄重。”
  白天拍摄时,叶柯成了片场眾多的旁听生之一。
  只要没有叶柯的戏份,他就会搬个小凳子坐在监视器旁边,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
  果然,国选就没有一个弱者。
  有一次,拍摄唐果强饰演的毛与几位將领討论战事的戏,唐果强站在地图前,一手叉腰,一手拿著指挥棒,声音洪亮却不刺耳:“同志们,解放战爭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他说话时,眼神坚定,手势有力,既有著伟人的气度,又带著对战友的信任。
  戏拍完后,叶柯乾脆主动走到唐果强身边:“唐老师,您怎么把伟人的“气场”演得这么自然?
  我总担心演歷史人物显得不真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