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军报下基层,将政治部设在连上;日(3 / 6)
在一战区,新任司令长官卫立煌,正与前来接替的蒋鼎文进行着繁琐而敏感的工作交接。
两人满脑子都是人事安排和权力划分,对于一份来自华北的内部军报,自然无暇细究。
楚云飞的人,便趁此机会畅通无阻地将报纸送到了每一支部队的手中。
而在胡宗难的辖区,这位黄埔嫡系中的嫡系,在派人仔细审查了报纸内容后,也并未加以阻拦。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楚云飞整肃军纪、收拢人心的手段,并无太多政治上的敏感内容,反而能起到正面作用,便也默许了下发。
而且胡宗难不止一次觉得自己麾下的部队军纪差,也有借着东风整肃军纪的想法。
只不过,在那些尚未经过进行整理整编的部队,这份报纸,大多只流传于军官阶层。
但在那些已经完成改编的甲、乙级作战部队中。
情况则截然不同。
随着政治指导员制度下放到连,督导员制度配备到团。
爱国主义、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等“新思想”。
早已随着扫盲教育,深入到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对他们而言,《前锋报》上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上峰的意志,是他们必须学习和领会的最高指示。
一场看不见的风暴,正在华北国军的内部,悄然酝酿。
无数双眼睛,开始在黑暗中,悄悄地观察、记录。
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规矩”的军阀习气。
第一次,被一束强光照得无所遁形。
——
华北司令部的大型作战会议室内。
数十名日军高级将官,身着笔挺的昭五式军服,正襟危坐。
空气中,弥漫着茶水和紧张的味道。
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正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用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点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线。
“诸君,根据各师团汇报及航空侦察情报汇总,过去一个月内,我方面军与当面之重庆军,共发生百人规模以上之战斗接触计十七次。”
大城户三治的声音,干涩而平直,听不出任何情绪。
“这一数据,相较于上月同期,下降百分之七十三。”
“与此前任何一个作战周期相比,均为最低值。”
他停顿了一下,推了推鼻梁上的圆片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种种迹象表明,华北当面之敌,正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其前线侦察部队的活动频率大幅降低,原本活跃于双方对峙区的游击部队,亦有向后撤离的迹象。”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其原因,我们判断,与重庆政府已然崩溃的财政体系,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 ↑返回顶部↑
两人满脑子都是人事安排和权力划分,对于一份来自华北的内部军报,自然无暇细究。
楚云飞的人,便趁此机会畅通无阻地将报纸送到了每一支部队的手中。
而在胡宗难的辖区,这位黄埔嫡系中的嫡系,在派人仔细审查了报纸内容后,也并未加以阻拦。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楚云飞整肃军纪、收拢人心的手段,并无太多政治上的敏感内容,反而能起到正面作用,便也默许了下发。
而且胡宗难不止一次觉得自己麾下的部队军纪差,也有借着东风整肃军纪的想法。
只不过,在那些尚未经过进行整理整编的部队,这份报纸,大多只流传于军官阶层。
但在那些已经完成改编的甲、乙级作战部队中。
情况则截然不同。
随着政治指导员制度下放到连,督导员制度配备到团。
爱国主义、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等“新思想”。
早已随着扫盲教育,深入到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对他们而言,《前锋报》上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上峰的意志,是他们必须学习和领会的最高指示。
一场看不见的风暴,正在华北国军的内部,悄然酝酿。
无数双眼睛,开始在黑暗中,悄悄地观察、记录。
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规矩”的军阀习气。
第一次,被一束强光照得无所遁形。
——
华北司令部的大型作战会议室内。
数十名日军高级将官,身着笔挺的昭五式军服,正襟危坐。
空气中,弥漫着茶水和紧张的味道。
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正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用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点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线。
“诸君,根据各师团汇报及航空侦察情报汇总,过去一个月内,我方面军与当面之重庆军,共发生百人规模以上之战斗接触计十七次。”
大城户三治的声音,干涩而平直,听不出任何情绪。
“这一数据,相较于上月同期,下降百分之七十三。”
“与此前任何一个作战周期相比,均为最低值。”
他停顿了一下,推了推鼻梁上的圆片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种种迹象表明,华北当面之敌,正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其前线侦察部队的活动频率大幅降低,原本活跃于双方对峙区的游击部队,亦有向后撤离的迹象。”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其原因,我们判断,与重庆政府已然崩溃的财政体系,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