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套拍(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祖年难得有用武之地,很有参与感,兴致勃勃,逐字细读演员需求表和刚花了没几幅的分镜稿。
  结果根本看不出好坏。
  一抬头发现与会者也都差不多。
  “就不能都拍吗?”
  果然是成年人,一张嘴就很有实力。
  方可以道:“那也不是不行。”
  靳茜皱眉:“不行的,这两部取景和拍摄的复杂度就都要超过《秘密》,还要后期特效,一部可能就要大半年,不可能连着两年出这么相似的主题。”
  靳茜没说的话:若是再往后拖两年隔开拍,谁知那时世情变化,指不定就跟《1582》似的悲剧重演。
  “所以我的意思是,”方可以道,“要不要考虑套拍?”
  所谓套拍,就是在拍摄一部作品的基础上,借着原班人马/现成设施/原样剧情的“壳”再拍一部作品。[3]
  只是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套拍一般发生在一部作品成功后,顺着成功案例的模式和搭配再拍一部,或者一个成功故事换种艺术形式(比如电影换电视),来稳定获利。
  评价吗,毁誉参半,不过确实不愁热度。
  方可以指的则是上辈子圈里的省钱小妙招:花一部戏的资源拍两部戏的活。
  这种拍法的诞生初始来自前世业内有段时间的取景地有限,又竞争激烈,常常需要现搭场景,搭完再拆,为了最大化利用,就有人想出来这套法子。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人员、设备、场地、道具等利用率,另一方面拍摄效率也一定会高于单独拍两部。
  而且除了人工,其他都是现成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
  就是有点费人,所以得加钱。
  靳茜觉得问题不大。
  笑死,反正根本请不起流量和天王天后。
  最贵的一批自动剔除,剩下的再贵又能贵到哪儿去。
  演艺圈就是这样一个二八开的地方。
  “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套拍片上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发噱头,宣发费又省了一笔。短时间内接连出现眼熟布景也不会引起观众厌倦,我们到时候甚至可以发起找关联彩蛋的活动。”
  靳茜的算盘声已经响得全会议室都听见了。
  “还有演员,”方可以补充,“《比丘》里的配角可以作《菩萨》里的主角,《菩萨》里的反派是《比丘》里的圣人,我想这对很多演员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吧?”
  买一送一啊,这不值得一个降薪出演?
  *
  会议决定完毕,se全体就开始运作起来。
  投资人徐祖年准备给钱。
  制片人靳茜准备资料找投资,去电影局立项,搞拍摄许可证,同时还要和方可以沟通演职员需求。
  张制名义上还跟着王祥一部片的拍摄,不过王祥拍摄的时候依然还是堂堂独夫一枚,张制也依然如故地不懂不过问,于是被安排公费旅游,先去初步搜集合适的取景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