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谁敢动我的马(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於是,就有了高粱河畔的那个故事。
  赵二以身入局,挨著两箭(据说还是自己人射的),把一帮债主消灭在了遥远的边疆。
  回到国都开封之后,赵二一算帐,发现省下来的钱刚好发展马政,五年后就能有马了,有马就可以伐辽。
  至於说士兵,这玩意老天爷生的多,根本不用在乎。
  当然,五年之后他还是输了,因为大辽有更多的马,人均三匹,如果按照腿数定胜负,大宋將毫无优势。
  痛定思痛,太宗赵二回到皇宫后冥思苦想,觉著还是赵普的能力不足,设计不出来符合大宋的马政。
  既然大宋將长期处於大一统王朝的初级阶段,那还是由进攻转为防御吧。
  那么多钱,养那么多人,最终却换不来名声,不划算。
  於是,马政改革,设立群牧司,由枢密院直领,保证每年为大宋军队供给七万匹马就可以,维持住国家的十万骑兵军团。
  十年后,赵二在不甘中饮恨黄泉。
  把金鑾殿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宋真宗赵恆。
  赵恆一上台就哭了,他妈的一群混蛋,敢动我的马?
  老爹说的好听,全国存栏量三十万,每年產出三到五岁的合格战马七万匹。可他一查,一共才三万多,少了一半。
  河北路、河东路、京畿路到处都是养马地,全国上上下下十几万人参与的马政。
  一年就產三万多匹马?
  这要是让大理和西夏人听见了,还不笑掉大牙。
  赵恆觉得肯定有人偷了他的马,於是派遣寇准进行严查。
  这一查不要紧,发现一个大漏洞,居然有人刚出生就入编当了马信,二十岁都特么退休荣养了。
  案例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一片,一整个机构。
  数百万贯的成本砸下去,换回来的是一群贪和少了一半多的马。
  赵恆大怒,什么姓吕姓高姓曹姓赵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偷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否则通通拉去肥。
  经过枢密使曹利用一番整治,大宋马政勉强又支棱了几年。
  但无论多么坚强的堡垒,始终怕內部人的黑手。
  平原里上千万亩的养马田,几万个养马户。落到了几千名无人监管的马政官吏手中,这不贪除非都是圣人。
  演变到后来,养马田承包给农户种麦子,好马当做病马出售,小马驹子都凑不够三万。
  仁宗时期还查过几次,最终都不了了之。
  查不得,隔一个砍一个,肯定有漏网的;全砍了,兴许还有星崩几个冤枉的。
  反正宋辽和平,凑合过吧,大家谁都不容易。
  等到三伐西夏的时候,朝廷百官终於见识到马政烂到了何种地步。
  费六百万贯成本的马政,一年仅能提供合格战马七千多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