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马弊案(月初求票)(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觉得咱们能放他们多少血?”
  一说到这个,王雾王公子终於有了些精神。
  “一匹马算五十贯,他们至少吞了一百万匹的钱財,咱们十取一,比我爹的青苗贷便宜。”
  “你骂我?”
  “长安何出此言?”
  “我堂堂汴京小財神,好不容易伸回手,才要十分之一的帐,那不成跪著要饭的了么?”
  王雾点了点头,“如此说,確实便是跪著要饭的!”
  李长安奸笑一阵,摸出一张权货务的交引,再排出金楼发行的债券。
  “跟我斗,他们有这个实力么?此去北边,你一定要发挥你王公子的魅力,结交辽国权贵和马商,咱们做个局....:”
  苏軾很忙,很累,很烦!
  三十二岁,代理京畿路转运使,又实际担当首都行政长官,还得监督马政案的调查进展。
  即便是大宋第一才子,这些日子下来,也要油尽灯枯了。
  不得已,他玩了一手灯下黑,根本不跟政事堂打报告,直接开始了开封府的人事结构调整。
  开封府的行政、司法、治安、税赋等各种权利架构,基本比照朝廷的六部九卿制。
  好处就是能无缝衔接,要登基的太子或者要拜相的重臣过来歷练,两三年就可以顺利熟悉国家制度,过渡到顶层。
  要说坏处,那说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
  京畿路四百多万人口,开封都百万居民,实际的工作复杂度,比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还大。
  用一套汉朝初期创建的原始治理架构,运行管理这么一个超魔幻的现实引擎。
  结果就是,能拖著不出乱子,那就算为政清明。
  仅拿刑曹举例,开封府不但接汴京两县开封祥符的案子,还要接很多京畿路的案子,还要接待上京告御状的案子。
  一个州府级別的配置,干著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一半的工作。
  开封府的判官,有本事的三年之內肯定调走,谁也不想猝死在任上。
  翻看歷史,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任超过了十年。
  苏軾不想英年早逝,借著朝政过渡期,玩了一手灯下黑,私自对开封府进行了扩权。
  首先,作为开封府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拥有二十人规模的秘书班底。
  每个人各管一块,从街区治理到税赋徵收到司法治安,反正有一处空缺,就设一个秘书。
  除判官和各曹主事,其他人不得直接向自己报告,先往秘书处递交办事公函。
  这样只是解放了自己,下面的人还是忙得陀螺转。
  下面设不了秘书,但是可以配“文书参军”,反正开封府现在有钱,一个人最多可以配俩。
  各曹进行权力下放,调动社会力量,召集行会、商会、民间社团进行工作分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